健康養身★低頭族好發乾眼症 眼科醫師提供護眼之道

低頭族好發乾眼症 眼科醫師提供護眼之道

【NOW健康 詹舒婷/宜蘭報導】宜蘭1名25歲的上班族,因眼睛常出現異物感影響日常生活,就醫檢查後發現是「乾眼症」。她遵循醫囑,於每日居家進行雙眼熱敷、調整閱讀習慣與時間,並輔以藥物治療,目前不適症狀已明顯改善。

 

隨著3C產品的使用率提高,乾眼症的罹患率也愈來愈普及。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醫師陳楹樺表示,健康的眼睛通常能夠維持適當的溼潤度,不過若是因為用眼過度、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睡眠不夠造成淚水分泌不足,即有可能形成乾眼症。

 

眼睛的淚膜有3層,包含脂質層、淚水層與黏液層,其中脂質層為鎖水層,若該層水分子不足,就可能因眼瞼炎導致眼睛乾澀;黏液層則負責將水分子平均分布於角膜上,以達保護眼睛的功效。

 

一般而言,為確保眼睛有足夠的溼潤度,眼睛1分鐘會眨眼10至15次,但以使用3C產品的狀況來說,觀看螢幕時因為專注力提升,會讓眨眼次數減少,而讓眼睛有乾澀感。

 

以族群來觀察,老年人的乾眼症通常來自於眼睛老化,年輕族群則多是因為用眼過度。陳楹樺指出,乾眼症的症狀很多元,從病人覺得眼睛不舒服、容易乾澀、有異物感、灼熱感、發生代償性流淚,到有針刺感等,都可能是乾眼症的症狀。

 

如果眼睛有乾澀不適的症狀,除求助醫師診斷對症下藥之外,也建議可以透過熱敷與改變用眼習慣,改善眼睛乾澀的問題;若乾澀狀況未緩解,臨床上醫師會輔以人工淚液與藥物治療,或是進行淚管栓塞治療,即透過塞劑暫時性阻塞淚小管,使淚膜維持濕潤,達到緩解乾澀的目的。

 

為保護眼睛,陳楹樺建議,飲食上可以多吃堅果類食物與充足飲水,必要時,也可適量補充魚油營養品。另外,也提醒民眾在家可每日進行熱敷,中午、晚上各1次,每次10分鐘,並調整用眼習慣,每閱讀30分鐘讓眼睛休息一下,同時減少使用3C產品與充足睡眠。預防勝於治療,平日若能養成照顧眼睛的好習慣,適時讓眼睛休息,就不用擔心乾眼症找上門。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增加18例新冠個案,分別為16例本土與2例境外移入,沒有死亡個案通報,本土個案新北市7例最多,2例感染源不明,指揮官陳時中認為,相信感染人數會慢慢降低。 ▲7月29日新冠新確診資料。(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示,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您家中寵物打疫苗了沒?由於我國目前仍為狂犬病疫區,今年6月更首次於台東檢出黃喉貂狂犬病陽性案例,新北動保處今年於寵物公園內加開狂犬病巡迴注射,發送通知書提醒家中飼養犬貓及食肉目動物(如白鼻心、雪貂和浣熊)的飼主,記得每年帶寵物至動物醫院或防疫機關完成狂犬病疫苗注射,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民健康署、吳昭軍、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葉宏一、九九網站、中風國際文獻及世界心臟聯盟(WHF)指出,心血管疾病是COVID-19患者常見的合併症,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易有重症、高死亡率;及民眾對疫情產生恐懼,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常規就醫及急症就醫急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