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低頭族好發乾眼症 眼科醫師提供護眼之道

低頭族好發乾眼症 眼科醫師提供護眼之道

【NOW健康 詹舒婷/宜蘭報導】宜蘭1名25歲的上班族,因眼睛常出現異物感影響日常生活,就醫檢查後發現是「乾眼症」。她遵循醫囑,於每日居家進行雙眼熱敷、調整閱讀習慣與時間,並輔以藥物治療,目前不適症狀已明顯改善。

 

隨著3C產品的使用率提高,乾眼症的罹患率也愈來愈普及。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醫師陳楹樺表示,健康的眼睛通常能夠維持適當的溼潤度,不過若是因為用眼過度、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睡眠不夠造成淚水分泌不足,即有可能形成乾眼症。

 

眼睛的淚膜有3層,包含脂質層、淚水層與黏液層,其中脂質層為鎖水層,若該層水分子不足,就可能因眼瞼炎導致眼睛乾澀;黏液層則負責將水分子平均分布於角膜上,以達保護眼睛的功效。

 

一般而言,為確保眼睛有足夠的溼潤度,眼睛1分鐘會眨眼10至15次,但以使用3C產品的狀況來說,觀看螢幕時因為專注力提升,會讓眨眼次數減少,而讓眼睛有乾澀感。

 

以族群來觀察,老年人的乾眼症通常來自於眼睛老化,年輕族群則多是因為用眼過度。陳楹樺指出,乾眼症的症狀很多元,從病人覺得眼睛不舒服、容易乾澀、有異物感、灼熱感、發生代償性流淚,到有針刺感等,都可能是乾眼症的症狀。

 

如果眼睛有乾澀不適的症狀,除求助醫師診斷對症下藥之外,也建議可以透過熱敷與改變用眼習慣,改善眼睛乾澀的問題;若乾澀狀況未緩解,臨床上醫師會輔以人工淚液與藥物治療,或是進行淚管栓塞治療,即透過塞劑暫時性阻塞淚小管,使淚膜維持濕潤,達到緩解乾澀的目的。

 

為保護眼睛,陳楹樺建議,飲食上可以多吃堅果類食物與充足飲水,必要時,也可適量補充魚油營養品。另外,也提醒民眾在家可每日進行熱敷,中午、晚上各1次,每次10分鐘,並調整用眼習慣,每閱讀30分鐘讓眼睛休息一下,同時減少使用3C產品與充足睡眠。預防勝於治療,平日若能養成照顧眼睛的好習慣,適時讓眼睛休息,就不用擔心乾眼症找上門。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鼓勵醫療團隊積極協助病人移除鼻胃管,改善生活品質,中央健康保險署討論通過「成功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並恢復經口進食」診療項目,每人次獎勵3,000點,預計最快於6月1日公告實施,預估每年約有1.3萬名長期留置鼻胃管病人受惠,讓病人從此告別鼻胃管,重拾享受美食的喜悅。 黃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一般人發生腦中風,或因車禍、跌倒撞擊腦部,大多需要花時間等待檢查結果,而傳統侵入式抽取腦脊髓液的檢測技術儘管成熟,卻難免讓人心生恐懼。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究中心團隊針對腦神經損傷,開發一套光纖式粒子電漿共振生物感測方法,只要抽取手臂的週邊血滴入晶片,15分鐘就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彭怡惠/台北報導】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總是有許多不同的宣傳活動提醒大家環保的重要性。然而,環保或節能減碳不僅是一天的任務,而是一項進行式,現在就來看看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節能減碳方法」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新增1,626例本土病例,2例死亡個案,101例境外移入。因單日新增病例超越1,500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全台都需要於1週內啟動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 ▲指揮中心宣布,全國各縣市在1週內啟動確診個案的居家照護管理措施。(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