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免繞冤枉路!肝癌挑治療方式 台北榮總找到最新「7-11」標準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判斷肝癌嚴重度,台灣醫界找到最新「7-11」標準,台北榮總跟陽明交通大學的肝癌研究團隊,統整台北榮總過去十年肝癌臨床資料,找出定義中期肝癌嚴重度跟治療策略的新標準,以病人最大顆的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時,非常不適合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小於等於7時,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療效佳;加總介於7和11之間,即表示病人預後介於兩者間。

該肝癌研究團隊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所領導,他指出,肝癌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當單顆腫瘤超過5公分,或是多發性腫瘤大小超過3公分,即歸納為中期肝癌。

黃怡翔說,雖然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是目前中期肝癌的標準治療,但中期肝癌的患者異質性相當大,有接近3分之1的病人因為腫瘤較大和數目較多,並不利於傳統的標準療法,這一類病人往往表現出較差的存活期和腫瘤控制率,且腫瘤復發率也較高。

「7-11」標準則有助找到最佳治療,研究成果也已發表於2021年11月國際知名期刊《Liver Cancer》。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懿宬指出,最大顆的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超過11的中期肝癌病人,應考慮其他的治療方式,近年來國際研究已證實好幾種標靶和免疫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肝癌。

台北榮總門診就收治一名85歲的老先生罹患多發性肝腫瘤,最大肝腫瘤達9公分,初次肝動脈化學栓塞效果不佳,考慮到肝動脈栓塞的副作用,最後選擇免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成功縮小至4公分。

李懿宬以這位85歲患者為例,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對9公分且多顆的大腫瘤控制效果不佳,還必須面對肝衰竭的風險,如果在一開始就接受不同的治療方式,治療過程副作用輕微,而且結果令人滿意。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洪雅文最後提醒,臨床上,中期肝癌的病人需接受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但因腫瘤太大且是多發性,不僅療效不理想且有肝臟衰竭的風險,所幸,近年肝癌免疫治療有不少重大突破,有不錯的腫瘤反應率,副作用也不高,病人不用擔心肝臟衰竭的風險。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帕金森氏症、癲癇新藥來了!健保灑2億紅包 2月起擴大給付6病治療

台廠「禾研洗腎液」大出包!濃度忽高忽低 4400桶流入全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22歲的正妹去醫院婦科做了一個檢查,醫生說她得了性病(古稱花柳病)。阿麗得知結果後又羞又惱:「我平時潔身自好,這病到底是從哪裡傳染過來的?」   (圖片翻攝自:http://0.share.photo.xuite.net/apingchung/10de37c/13279880/679110...

閱讀詳情 »

戶外空氣霧霾嚴重,但驚人的是,室內空氣惡化程度更甚室外。根據美國環保署研究顯示,室內空氣汙染比室外要高2-5倍,有時甚至高達100倍,依據大家的作息習慣,平均一天有80%以上的時間都處於室內,面對室內汙染的隱形殺手,您該如何防範。4月9日(六)播出的TVBS《健康2.0》節目中,將邀請到彰化基督教醫...

閱讀詳情 »

翻攝無極吧 古時候就有:“蘿蔔上市,郎中下市;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等說法,意思就是說,蘿蔔上市了,就不需要醫生了。雖然這有點誇張,但蘿蔔的確是個很好的東西。蘿蔔又名菜菔、羅服。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蘿蔔的記載。它即可用於製作菜餚,炒、煮、涼拌俱佳;又可當作水果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