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少網路使用停看聽! 爸媽陪孩子建立起正確使用習慣

兒少網路使用停看聽! 爸媽陪孩子建立起正確使用習慣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隨著科技進步,3C產品進入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兒童青少年族群接觸科技產品的年齡下降,不論是透過智慧型手機、電腦或其他上網裝置,網路使用時間和頻率增加,連帶引發社會上許多對於兒少網路使用相關議題的討論。

在兒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網路使用功能多元,包括休閒娛樂、社交聯繫,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在家上學,線上課程的引入,網路成為吸收課業知識的媒介,隨著面對面的人際互動減少,網路世界又佔據了生活更多比重,現代社會要完全離開網路的影響似乎不可能,如何陪孩子一起討論、建立合理的使用習慣確實是當務之急。


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交錯 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狀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鍾安妮表示,網路科技不斷演進,而相關使用型態風貌多變,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之間交錯影響著孩子的狀態,的確有不少兒童青少年透過網路得以建立正向連結,然而在兒童青少年發展階段,正是孩子建立對自我、關係、社會的認知的關鍵時期,而社群媒體改變了我們社交溝通以及與人建立關係的方式。


近來越來越多聲音關注網路、3C產品使用相關問題,對於兒童的潛在傷害,包括可能與發展遲緩相關、久坐之使用型態與肥胖的關聯性,以及對視力、睡眠的影響,再者,孩子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接觸到不適合該年齡層的色情、暴力訊息,以及引起廣泛討論的網路遊戲成癮、網路霸凌、私密照外流對於兒少隱私的侵害,或是合併的情緒困擾、同儕比較、拒學等議題。


目前的研究實證無法斷定網路使用與心理健康影響之間的因果關係,而網路使用失當,可能與兒童青少年本身的脆弱性有關,如家庭功能失調或是親子衝突;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學校同儕相處問題或本身便合併情緒困擾,而選擇使用網路來因應處理。


處理網路過度使用的問題 先了解孩童在現實生活的難處


因此,對於兒童青少年網路使用的評估,要注意的不僅是使用時間長短,還有孩子為何使用、在什麼情境下使用,使用之後對於兒童青少年生活的影響,澄清孩子本身的認知以及對於生活的期待,若要處理過度使用的問題,也必須了解孩子在現實生活面臨的困難,並討論如何處理。


對於協助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科技,鍾安妮提出以下建議:


1.全家一起討論孩子的使用需要。鼓勵家長與孩子一同訂定規則且一致執行,並持續注意孩子的使用狀況,也定期與孩子回顧使用情形。


2.鼓勵孩子建立運動習慣。


3.一同學習網路世界的規則。學校和家長共同指導孩子遵守網路使用應有的倫理,不洩漏或散布隱私、謾罵。


鍾安妮說,網路使用問題的處置,往往要在脈絡下考量,了解孩子的優勢及劣勢,同時要關注孩子本身是否有其他的共病或情緒困擾,需要跨系統的合作,綜合家庭、學校及醫療的力量,若有相關困擾,也能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進一步評估。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外景主持人最怕紫外線!陳俋塵公開肌膚防曬保養秘訣
▸新冠死亡個案9成有慢性病史 「i顧健康」落實三高控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冬天一到,天氣冷颼颼,許多人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問題,其中又以女性居多;有些人會吃燒酒雞、薑母鴨驅寒,或透過中藥調理體質,不過食補熱量太高,多吃恐增胖。中醫師指出,其實利用生薑煮水泡腳也能增進末梢血液循環,達到驅寒的功效。中醫師鄭愛蓮表示,發生四肢冰冷的問題主要是因體質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臺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松山區健康促進協會,透過社區資源整合與轄區內學校合作,推動「長青健康活力站」,運用學校空間規劃健康促進課程及活動,像是健康規律運動、老人防跌、健康飲食與口腔保健、預防保健篩檢等,讓社區內老人們退而不休,再現活力!台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為了降低台北市學童齲齒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月16日起推動「台北市學童健康起步計畫-窩溝封填防齲齒專案」,結合266家牙科合約醫療院所,提供國小1年級學童免費第1大臼齒窩溝封填。另外,該局並辦理護齒體驗學習單活動,讓學童搭配護齒護照,完成連連看;學童只要在12月6日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聖誕歲末將至,過節氣氛濃厚,此時卻是獨居老人的危險時刻;根據內政部戶籍人口統計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60萬,其中有4萬8千名獨居老人。專家指出,以台北市為例,獨居老人一半有憂鬱症傾向,建議獨居老人多與人互動,可以預防失智症與憂鬱症。嘉義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部主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