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凡事都要從「腸」計議? 維持精神健康也需要

凡事都要從「腸」計議? 維持精神健康也需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有句成語為「腸枯思竭」,形容全無靈感,寫不出東西;但是,腸子怎麼會像大腦一樣可以思考呢?可別懷疑古人的智慧,最近科學研究即證實,腸道原來真的會思考!而且腸道竟然與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都大有關係。
血清素影響大腦健康 九成都在消化道產生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台裔助理教授肅夷年與研究團隊,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細胞 Cell》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腸道中某些特殊細菌對於血清素(Serotonin,又稱 5-羥色胺)的產生非常重要;大約有90%外周血清素(peripheral serotonin)都是在消化道中產生,而這些激素的濃度與調控,和憂鬱症、自閉症、巴金森氏症等疾病都有關。
腸道專家、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蔡英傑博士表示國際級的先驅研究已經有「菌腦腸軸線(microbiota-gut-brain-axis)」存在的共識,也就是正常的腸道微生物,將可能影響宿主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進而傳到大腦改變精神健康來自腸道的血清素也可能主導情緒表現,;因此,醫學界認為,未來若要治療心理疾病,得先從腸道下手。
便秘會使腸道發炎 易誘發巴金森氏症
至於腸道微生物,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呢?蔡英傑教授表示,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吳瑞美教授分析健保資料庫55萬個巴金森氏症病例結果發現,有便秘困擾的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由於便秘問題會使腸道逐漸走向發炎型菌相,發炎性細胞激素就會透過神經,傳導至大腦的藍斑核(LC)及黑質(SN)部位,幾年之後,就會誘發巴金森氏症。
蔡英傑教授進一步指出,人類腸內微生物也有物競天擇的現象,腸道內依賴油脂及蛋白質生存的微生物,為了能夠生存,會分泌物質,透過神經傳導至大腦,影響我們的飲食行為,這時,我們就會產生想吃高油、高蛋白食物的慾望,進而陷入新陳代謝的惡性循環;反之,消化纖維素的菌叢也會分泌物質傳導至大腦,鼓勵我們也多吃對身體有益的青菜蔬果。
提升腸道快樂益生菌 可改善精神健康
人的腸道系統綿延將近10公尺,腸道擁有的神經元比脊椎還多!! 科學研究證實,腸道就像大腦一樣可分泌各種激素,甚至能產生更多的神經傳遞物質,而腸道絕大多數的神經分泌功能並不受大腦左右,表示腸道神經叢可以自己決定要做什麼,所以也就有了「第二大腦」的稱號。
蔡英傑教授表示,腸內微生物能影響大腦的面向多元,陽明大學研究團隊近期也發現出一種獨特的「快樂益生菌」,能夠改善精神健康。;而若能提升腸內快樂益生菌的數量,改善腸道環境,即可讓我們更有動力,從內而外都身心暢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08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憂鬱症是重要的大腦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4億人所苦。當代醫學對於憂鬱症雖已有相當有效的治療策略,例如主流的藥物和心理治療,然而,由於憂鬱症的複雜性,所有單一治療的療效都有其局限,為改善病患的治療成效,世界趨勢已朝向整合藥物、營養、生活型態等面向,提供兼具個別化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珍妮/台北報導】全球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迅速延燒世界各國,人人對於防疫無不提高警覺。日前曾傳出印度出現3起確診案例後,便無增加案例,且目前3名個案已痊癒。外界推測印度人愛吃咖哩,可能與咖哩中的薑黃素發揮抗病毒作用有關?此說法雖未經醫師證實,但中西醫師皆表示,咖哩中的...

閱讀詳情 »

精油日常》「茶樹精油」抗菌、抗病毒、抗寄生物、抗癬,狗狗散步後還可用它清潔! 假期帶著寵物出門,尤其是貓與狗在離開熟悉的室內,接觸外界帶來的不安、煩躁也可以用適合的精油薰香來安撫他們,更別說因為在郊外遊玩引起的蚊蟲咬傷,清潔護理都可以用精油。要特別注意的是貓,但貓會自己舔毛清潔比較不用擔心。 狗在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年來兼顧美味又少用油的氣炸鍋,廣受許多消費者喜愛,但其鍋內塗層是否安全,已成了網路熱門討論話題,對此,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高彩華指出,與其探究材質間的差異,更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時,注意菜上、肉下分層,並在使用後立即清潔,才是用對鍋具、吃出健康的好方法。 利用空氣循環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