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再吵「全面普篩」了? 陳時中搬數字Say No指效率差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從嚴,台灣究竟要不要針對特定國家返台者進行全面普篩,一直有正反兩種意見,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5)日給了明確答案,他引用近期針對歐、美2洲返台的擴大採檢數字強調,現行做法有症狀再採檢,10個人中可以抓到約4、5人,若全採檢的話只剩零點幾「這效率差很多」。

陳時中是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要啟動全面普篩政策,他強調,目前沒有時間表,各種方式的篩檢,皆在研議中,且配合相關快篩試劑的開發進度跟生產,加上疫情可能的變化,台灣必須選擇最有效率篩檢方式。

什麼是最有效率的篩檢方式?陳時中所指就是現行的擴大採檢方式。陳時中甚至引用數據佐證,指國內自3月1日至4月6日止,自歐洲入境者約1萬9千多人,其中確診者有172人,在機場攔截76人確診、居家檢疫有症狀者90人確診,隨後全面回溯健保就醫紀錄中有歐洲旅遊史的1萬3千人,又篩選出有904名懷疑個案,最後驗出6人確診。

這段期間自美國入境者則有約1萬4千多人,機場攔截到26名確診者、居家檢疫有症狀者也有29人確診,事後追溯亦有6人確診。

陳時中說,據此估算,歐洲入境者的採檢陽性率為5.76%,美國則約4.1%至4.5%,如果改採全部普篩,將降為歐洲0.85%、美國0.41%,「這效率差很多」。

陳時中強調,擴大採檢方式不敢說沒有漏掉的,但比率一定很低,而不採全面普篩的方向,為得是防疫上要保留一定的量能,以備在有突發狀況時,可以有有力量去應對,醫療體系不致混亂,他說,目前死亡率超過10%的國家都是醫療體系崩潰,對社會造成傷害,目前做法「有科學的基礎、專家意見加上觀察 疫情」會做出最好的調整。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未爆彈還有?「毒班機」連環爆12人確診 還有32人等待開獎

WHO提「13點」友台說 外交部狠打臉:十年連吃130場會議閉門羹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天長達8小時都沒有解尿!一名60歲男子,先前就有頻尿、解尿解不乾淨、用力解尿以及尿流速極慢等症狀,日前突然長時間尿不出來,眼見膀胱越來越漲,坐立不安,趕緊跑急診掛號,醫師診斷為急性尿滯留,必須暫時放置尿管來緩解漲尿感。根據統計,急性尿滯留...

閱讀詳情 »

車勝元、柳海真和孫浩俊參與的韓國實境綜藝節目《一日三餐漁村篇第5季》,找來「一日三餐元祖」李瑞鎮造訪作客,該節目日前播出一行人在竹窟島生活的最後一個晚上,熱衷於釣魚的柳海真為了想好好釣一隻魚來招待李瑞鎮,與大海奮鬥了六個小時,最後釣了五隻石狗公,坦言最後一次釣魚結束了,留下一點遺憾,也算是好事。 他...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天天飆破36度的日子,恐怕還要再持續一陣子,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而今年「小暑」節氣落在為7月6日,國健署就提醒喜好戶外運動的民眾,在高溫悶熱的天氣下運動,一定要做到自我保護,以免發生熱傷害,其中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前...

閱讀詳情 »

「散光」是現代人的常見眼疾之一,但散光是什麼?又有哪些差異呢?諾貝爾眼科張朝凱醫師表示,散光主要是因為光線透過角膜進入眼球後無法聚焦,造成影像散亂的狀況,可依照角膜形態的不同大致可區分為2類;張醫師提醒,散光患者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下對視力清晰度的影響更大,建議應積極向醫師諮詢矯正建議。  散光是眼鏡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