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再認為益生菌是仙丹!想要根治惱人的脹氣,其實應該透過「這幾種方式」解決...

近年大家很愛服用益生菌,甚至認為連脹氣都可靠益生菌解決,事實上,若是腸內菌引起的脹氣的確可減緩不適,但是其他原因,益生菌可就沒輒了!別再認為益生菌是仙丹囉!

周先生從年輕時即有腹瀉情形,特別是在緊張、焦慮或恐慌時,更是需要頻頻跑廁所,有時談話到一半突然想到也要上一下廁所,嚴重時更是一天腹瀉5∼6次。最近他老是感覺腹脹,沒吃多少東西卻常被人笑大腹便便,來我的診間看病,經過診斷發現他罹患大腸激躁症。

在我的診間罹患大腸激躁症的病人相當多。在以前農業時代,「鬧肚子」多半是吃進不潔的食物,或是其他生理因素導致腸胃功能異常;但如今的社會卻因為生活的節奏匆忙,加上生存不易的壓力感等心理因素造就腸胃問題。當然讓腸道鬧脾氣的原因和病症還有很多,現在,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

腸胃道本身的氣體量正常狀況下很少超過200cc,而且透過每天排氣14到25次,可以排出大約600到700cc的氣體。排出的氣體成分主要為氮氣(N2)、氧氣(O2)、二氧化碳(CO2)、氫氣(H2)和甲烷(CH4),基本上這些氣體是沒有味道的。但有時候我們會排出所謂的「臭屁」,這主要和氣體中硫化物有關,例如:硫化氫(H2S)、甲硫醇(methanethiol,簡稱MES)和二甲基硫醚dimethylsulfide (DMS)等含硫氣體,會造成比較難聞的味道。

別再認為益生菌是仙丹!想要根治惱人的脹氣,其實應該透過「這幾種方式」解決...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最近英國有研究說這些硫化物與細胞粒腺體活動有關,有人因此馬上下結論說聞臭屁可減少癌症、腦中風甚至癡呆症。這些說法與推論在我看來未免太突兀,真要論及好處,那就是可以減少放臭屁人的尷尬;但是否等同多聞臭屁有益健康,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不過由於現代生活緊張忙碌,老是過著三餐在外的「老外」生活,隨意打發三餐的結果,造成門診也有不少脹氣的病患。

脹氣常見的原因有幾類:

  1. 醣類消化不良:特別是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在亞洲相當常見,這些人只要吃含乳糖的食品,例如:牛奶,就會腹脹,甚至嚴重腹瀉。
  2. 腸內菌異常所引起的腹脹:這些人服用益生菌可能有點助益。
  3. 蠕動異常的患者:因為無法將過多腸氣排出,導致腹脹。
  4. 功能性腸胃疾病的患者:例如:腸躁症或消化不良,也容易有腹脹的情形。
  5. 精神壓力所造成:例如:有噯氣症的患者,在緊張焦慮狀況下,會無意識的吞進大量空氣,造成大腹便便。

除此之外,有一些嚴重的器質性腸胃疾病也會造成腸氣,因此脹氣求助醫師時,主要的任務在排除器質性病因。另外,要把重點擺在飲食的習慣是否有特殊食物過敏或偏愛,例如:喜歡吃洋蔥、豆類、芹菜、胡蘿蔔、甘藍、葡萄乾、香蕉、杏果、小麥胚芽、貝果、巧克力等產氣食物,抑或有無焦慮或精神疾病、有無特殊家族病史、與其它胃腸症狀的關係等重要線索。若在排便和排氣後舒服者,常是腸躁症;若合併嘔吐、發燒、體重減輕、半夜腹瀉、直腸出血、脂肪便等,則常是有器質性病因,如腸炎、腸癌等。

脹氣看似小毛病,卻會讓人一整天都不舒服,不只影響食慾、體態,嚴重時還會降低活動力,想要根治脹氣這個令人困擾的毛病之外,除了上醫院尋求專業診療,自己也可透過飲食習慣的調整,包括三餐準時吃,細嚼慢嚥、減少攝取醣類、乳製品或易產氣的食物、定時規律運動、適時放鬆紓壓等對策來減緩脹氣所帶來的困擾及不舒服。

 

別再認為益生菌是仙丹!想要根治惱人的脹氣,其實應該透過「這幾種方式」解決...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腸胃專家教你不靠藥物整腸健胃》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國內防疫政策不再清零,轉向要與病毒共存,國內本土確診人數一天比一天攀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已經拍板輕症居家照護、藥師送藥,藥師公會全聯會今(12)日上午就緊急召開應變會議,連同全國25縣市地方公會,作出決議將全力配合指揮中心政策以及防疫工作,預計最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墜樓、車禍,肋骨一口氣連斷3根以上的複雜性骨折病患有福了。健保署今(12)日宣布,為照顧嚴重肋骨骨折病患,亦即相鄰3根(含)以上肋骨骨折,且每根肋骨有兩處以上的骨折斷點的「連枷胸」(flail chest)患者,自5月1日起將治療連枷胸病患的「肋骨固定系統」醫材納入健...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營養學會(AND)一天三餐中的食物,除了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食物的種類也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有些食物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是幫助控制疾病;但是有些則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美國營養學會點列出25種對心臟健康有益的的飲食訣竅。25種對心臟健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明原因胸悶、心悸,背後竟藏大毛病!一名52歲女子,雖然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但一向規律服藥,控制良好,因此雖然偶爾出現有胸悶、心悸等情形,卻因發作時間短暫,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日前心悸再次發作,還伴隨著嚴重盜汗及發燒,這才被家人送往急診,仔細檢查竟發現腎上腺有一顆1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