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忽視孩子尿床警訊 超過這頻率建議就醫

  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尿床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專家提醒,如果寶寶6歲以後還繼續尿床,可能因為害怕家長責備或同儕取笑而不敢說出口,間接形成孩童心理的創傷與自卑,影響深遠。

  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楊緒棣指出,依據國際及台灣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約有5至10%的學齡兒童受尿床影響,其中男生比例較高,大約是女生的1.5倍到2倍。如果不分性別,則每100名5歲的兒童中,就有15至20人尿床。

  楊緒棣說,造成夜間尿床有3大原因,一為「夜間多尿症」,睡眠時大腦中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間尿液產生量過多;「膀胱過度活動」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導致尿急、頻尿、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大腦覺醒中樞異常」一般人夜晚膀胱漲尿時,會刺激大腦讓人產生尿意而排尿,若大腦感覺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樞會自行決定排尿,形成尿床。

  如何改善寶寶尿床問題?楊緒棣建議,家長應先觀察孩童在白天與夜間睡眠時的排尿狀況,紀錄孩童喝水、排尿的時間與排尿量,幫助醫師初步評估孩童尿床的可能原因。

  5月28日為「世界尿床日」,楊緒棣理事長、王大民主任呼籲家長應正視小孩尿床問題,如果6歲以上、夜間尿床超過6個月、每月夜間尿床超過2次,應盡早至小兒泌尿科或小兒腎臟科就診,透過行為調整或接續藥物治療,改善尿床症況。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愛在美式大賣場採購保健食品的消費者要注意了!食藥署今(30)日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其中Costco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的「科克蘭液體葡萄糖胺軟骨素」就被檢出防腐劑超標,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將針對該產品調升抽檢率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寶寶「等不及了」的急產狀況,在疫情期間更是緊急!振興醫院日前就接獲通報有位懷孕38周的產婦在119送醫途中,腹中胎兒的胎頭已經滑出產道,必須準備緊急接生嬰兒,急診室當下立即聯絡婦產科、小兒科醫師,也推來了保溫箱,在急診室手術區備齊了接生所需所有器械和物品,更因為來不及...

閱讀詳情 »

生活在空汙、病毒威脅中:〈我好肺〉強化心肺,增強免疫能力 試問在疾病降臨之前,有多少人的注意力不是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向外追逐?因此《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告誡我們:「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逆之則傷肺。」要我們將生活的目標歸返自我的心身,將人的提升、心情體況的升進,視為生命的終極目的。 傳統思想...

閱讀詳情 »

久坐身體不適傷;〈動手腳〉導引,避免筋骨痠痛 久坐的人由於鮮少活動,容易導致各種不同類型的身體不適。 一起鍛鍊〈動手腳〉導引的習慣來避免筋骨痠痛,改善爬樓梯的吃力 在〈動手腳〉錦囊中,以穴道所在部位為用力核心的導引動作,幫助我們活絡那些平常不易特別動到的穴道,活化穴位氣血的同時,也訓練穴位周邊的肌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