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制酸劑勿濫用 顧胃須腸胃氣順

制酸劑勿濫用 顧胃須腸胃氣順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胃痛、胃脹氣發生時,許多人會選擇吞顆胃藥,以為抑制過多的胃酸就能解決問題;其實,胃藥僅能中和胃酸,長期服用不僅傷胃,更影響各器官的功能運作。中醫師指出,胃酸過多代表腸胃的血液循環差,導致食物滯留時間過長,胃酸自然分泌過剩,要從改善腸胃氣血著手,才能常保腸胃健康。

根據IMS資料發現,去年國人總共吃掉超過22億顆胃藥,其中制酸劑藥品高達17億顆以上。中醫師李深浦觀察發現,通常西醫開立止痛藥、消炎藥時,都會主動開胃藥給病人,或病人怕吃藥傷胃,也會要求醫師開胃藥,以為吃西藥配胃藥可顧胃。但是否真有必要吃胃藥?那可不見得。

李深浦表示,事實上,部份胃藥是含有重金屬氧化鋁或氧化鎂的混合製劑產品,長期服用卻會傷胃及發生腎臟、肝臟病變的疑慮,甚至影響腦部運作功能,會出現想事情靈活度不好,長期累積,恐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胃酸是殺菌的第一道門戶!」李深浦進一步解釋,胃酸可殺死食物中的細菌、黴菌;而胃藥是一種制酸劑,長期服用會使胃酸變少,反而導致腸胃殺菌功能不好,造成幽門桿菌增加,也增加發生腸胃病變、皮膚過敏等疾病的風險。而且現代人飲食習慣不好,喜歡邊吃飯邊喝湯,或配飲料一起吃,食物消化需要在腸胃發酵分解,將營養輸送到肝臟,再經由肝臟分解輸送到全身各器官;若胃部水分過多,會導致食物發酵變差,造成食物停滯在胃的時間過長,就容易分泌過多胃酸,產生胃痛、胃脹氣及胃酸逆流,甚至會有心臟二尖瓣、三尖瓣脫垂,以及中氣不順的現象。

李深浦強調,以中醫觀點來說,胃部消化食物產生熱量,小腸為吸收營養的「營血」,大腸則是排除廢物以及生產「衛氣」,腸胃產生的氣血充足,可推動血液循環,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胃部氣血循環好,食物不會停滯在胃中,胃酸就不會過多也不會逆流;所以,用中藥治療胃酸過多、胃脹氣與胃痛,應用使腸胃順氣的藥物,只要腸胃的氣順就沒有胃酸過多的問題。

至於平常飲食起居該如何來保養腸胃呢?李深浦建議,胃腸保養首重細嚼慢嚥,日常飲食要充分嚼爛,讓口水充滿食物,幫助食物消化,胃酸也得到調節,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血液氧氣充足,更帶動腸胃血液循環,自然有健康無病痛的胃腸。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61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資訊工程快速的演進,硬軟體光速般的進步,智慧醫療與精準醫學已是醫療4.0變革中不可避免的醫學挑戰與改變主軸;心臟血管內科的研究也其中之一。本身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心臟血管內科教授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劉秉彥主任認為,即使是資深的臨床心臟科醫師,有時也要小心花上20-30...

閱讀詳情 »

現年49歲的張小姐,2年前因嚴重腹瀉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問診時無意間透露幾月前才摸到腹部有腫塊,在醫師建議下轉診至雙和醫院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已是卵巢癌末期!張小姐在經歷了手術與半年化學治療,卻在約1年半後復發,心情頓時又陷入慘淡。然而在醫師不斷的正面開導,加上家人細心陪伴下,再次接受化療,癌症指數才...

閱讀詳情 »

氣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氣喘經過適當的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症狀,讓氣喘兒的生活品質提升至與一般兒童相等,且大大減低急性發作所需承擔的風險及負擔,目前5歲以下兒童的輕度持續型氣喘治療有「吸入型類固醇」及「口服白三烯素拮抗劑(Anti-leukotriene agents)」2項可選擇,但當家長面臨要...

閱讀詳情 »

兒童和青少年的營養知識和獨立判斷能力未臻成熟,雖然有選擇的權力,卻無判斷的能力,學校肩負著學術及生活教育的任務與信譽,校園中販售的食品具有示範的作用及功能。臺北市政府率全國之先,於民國85年即訂定相關規範,讓含糖飲料及不夠健康的食品退出校園。 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每日的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攝取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