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刷牙刷不到! 智齒不拔易蛀牙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智齒到底要不要拔呢?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疑惑,但坊間眾說紛紜,有的支持、有的表示沒必要。對此,牙醫師建議,智齒並沒有作用,加上位置難以清潔,留著反而容易堆積細菌,造成蛀牙、牙髓炎或牙周病;門診也發現,未拔智齒的民眾(智齒)蛀牙機率很高。

牙醫師楊書維表示,智齒學名為第三大臼齒,如果全部生長出來會有4顆,上下顎各兩顆。由於一般都是在16歲之後才會長出來,相較於乳齒和恆齒晚了許多,且通常都是在人類心智已趨於成熟時才會長出,因此被稱為智齒。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會長智齒。楊書維指出,智齒被認為是一種痕跡器官,有的人終生不長,有的人只長1、2顆,有的人甚至長到一半就不再生長,因人而異。由於智齒生長位置特殊、空間有限,因此大多數人在長智齒時,往往會感到疼痛,加上大部分人的智齒並沒有咀嚼功能,常被視為是多餘的。

不僅如此,由於智齒在口腔最裡面,就算認真刷牙也難以清潔,容易產生蛀牙。而萌發不足的智齒會成為阻生齒,引起牙列不齊、冠周間隙感染、張口困難。對相鄰的第二臼齒也有重要影響,容易導致鄰近智齒的那一面蛀牙,甚至牙髓炎。因此,楊書維建議民眾,倘若真的長了智齒,還是拔掉比較妥當!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01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常被牙醫師建議智齒應儘早拔除嗎?其實背後可是有原因!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顎面外科夏毅然主任指出,智齒生長在口腔最後方,是最晚生成牙齒,常因生長空間不足導致無法正常萌發,甚至長歪,不僅不容易清潔,也容易誘發蛀牙、牙齦發炎、牙周病等問題,甚至高達81%以上可能連帶影響周邊...

閱讀詳情 »

一名80多歲的婆婆,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長達10多年,早期還能騎單車、散步1小時,近期走路不到3分鐘就得休息,下背痛到生不如死,就醫檢查發現是腰椎滑脫合併神經性跛行。去年4月,她終於鼓起勇氣接受手術治療,醫師考量個案年事已高,且有蟹足腫體質,術後恐發生神經沾黏影響生活,建議採取能縮小手術範圍的微創脊椎...

閱讀詳情 »

雖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但有一些食物可說是很多人都不愛,甚至連吃都不吃,然而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重視營養素均衡攝取。究竟這些名列挑食排行榜上的「爭議」食物,可以說不吃就不吃嗎,還是忍痛也要吞下去?知名營養諮詢中心院長蘇妍臣營養師表示,飲食注重的是背後的營養素,而不是食材本身,如果有些食材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2022年資生堂集團正式邁入150週年,始終將「美力創新讓世界更好」視為使命的資生堂不只為美麗下註定義,資生堂社會關懷美容中心更發揮彩妝的力量,幫助癌友重拾自信,活出自我。 日本「資生堂社會關懷美容中心」 於2009年引進台灣 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廣島與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