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動不動就卡痰是哪裡出問題?從顏色看端倪?中醫師詳解

明明沒有感冒,卻飽受喉嚨發癢、卡痰問題所苦;總是要「咳、咳…」的用力咳嗽、清喉嚨,才能短暫舒緩?到底為什麼上述症狀會找上門?想要有效解決喉嚨卡痰問題,又該怎麼做才對呢?且聽專業中醫師怎麼說!

動不動就卡痰是哪裡出問題?從顏色看端倪?中醫師詳解

咳嗽≠疾病 而是身體為排除異物的自然反應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人體正常的唾液是清澈、透明,且質地如水狀。如果咳出的唾沫黏稠、呈帶狀,就要注意可能是呼吸道、肺部系統有發炎現象所引起。而這類咳出質地黏稠的分泌物,又被稱之為「痰就」,中醫認為痰會阻礙人體經絡,影響的部位包括有胸脇(肺部、呼吸道等)、四肢或是腸道等位置。

一旦痰刺激到呼吸道、支氣管,身體為防止其阻礙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的發生,支氣管就會進一步收縮,引起咳嗽現象來將痰進一步咳出。所以,民眾只要有痰就會咳嗽,且咳嗽並非疾病,而是身體為排除異物產生的自然反應。

動不動就卡痰?小心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惹禍!

雖然有痰就會咳嗽,但痰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賴睿昕中醫師解釋,臨床上導致民眾喉間常常有痰的原因,多與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2大因素有關。由於前一晚躺著睡覺的關係,鼻涕、胃酸容易沿著呼吸道倒流卡在喉嚨,所以常見晨起時會有卡痰的感覺。

動不動就卡痰是哪裡出問題?從顏色看端倪?中醫師詳解

臨床上導致民眾喉間常常有痰的原因,多與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2大因素有關。

再加上,中醫認為,體內生痰與脾胃運化有關,而肺臟則是儲痰的地方。因此,中醫治療咳嗽、喉嚨有痰的症狀,會從肺與胃這兩個臟腑下手,進一步審視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的各器官,並適度予以有潤肺、調理腸胃機能作用的藥材加以調理。譬如,麥門冬、生地黃、玉竹等潤肺滋陰的藥材;以及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少胃部不適的烏賊骨、陳皮、山楂等中藥。

中醫治療咳嗽有方法 燥、熱、濕、寒4類型大不同

除了說明中醫對於咳嗽、喉嚨有痰等症狀的調理大原則外,賴睿昕中醫師強調,其實在臨床治療上,中醫認為痰根據患者體質、成因的不同,又可分成燥痰、熱痰、濕痰、寒痰4大類型。有鑒於此,其也進一步針對痰的顏色,和各自對應的成因、治療方式加以解說:

◆類型1/燥痰:

燥痰即所謂的卡痰,屬肺陰虛型引起。這類體質者由於肺黏膜乾燥,故痰少,但黏性強不易咳出。在治療上中醫常常使用麥門冬湯,以及鼓勵患者多吃有潤肺作用的百合、蘆筍、銀耳等食材來改善。

◆類型2/熱痰:

熱痰者吐出的痰色澤多為黃綠色、質地較黏稠,甚至有些人會呈現一塊一塊的。這樣的症狀多表示患者體內有發炎的現象(急性呼吸道感染),且顏色越深,代表發炎越厲害。

對於這類體質的朋友,中醫認為這是肺裡積熱導致,要吃有助降肺熱的食物,例如,麻杏石甘湯、魚腥草等,也可喝點牛蒡茶、薄荷茶、綠茶、桑葉茶來舒緩炎症。

動不動就卡痰是哪裡出問題?從顏色看端倪?中醫師詳解

導致濕氣纏身的原因不只受環境、空污(PM2.5)等影響,濕度變化也是一大因素。

◆類型3/濕痰:

濕痰型的朋友,往往代謝機能也較差、身體容易積聚濕氣!一旦人體濕氣重、代謝不好,就容易生痰,所以痰多和體內的濕氣有密切的關聯性。而導致濕氣纏身的原因不只受環境、空污(PM2.5)等影響,濕度變化也是一大因素。

可偏偏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濕氣偏重。例如,夏天只要一陣雷雨,濕度就升高,所以針對這類體質者,建議平時要觀察室內濕度變化,必要時使用除濕機維持適當的濕度。

除了環境因素外,濕痰也是肥胖患者常見的狀況,代表腸胃水分代謝失衡,產生痰濕(多餘水分停滯體內);通常也會伴隨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針對這一族群,中醫多會使用五苓散治療,並建議患者減少甜食的攝取、喝點陳皮茶調理。

◆類型4/寒痰:

這類朋友容易四肢冰冷、臉色蒼白,且痰通常呈泡沫狀,並伴隨有睡覺時易翻來覆去、睡不安寧等症狀。尤其是遇風則咳,天氣變化、溫度低時即咳。一般來說,寒痰最常出現在氣喘、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身上,中醫常使用小青龍湯調理,建議平時可多吃溫性食材,像是,薑、蔥、紫蘇、肉桂等溫肺化痰。

不想反覆卡痰 這些飲食、生活事項也要注意

除了尋求中醫師協助,對症提供適當的治療外,賴睿昕中醫師也強調,長期感覺喉嚨有痰的朋友,更應戒除菸酒並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少碰油炸、太鹹、太辣,或太甜等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喝咖啡和茶飲;且睡前2小時內不要吃東西,枕頭可以稍微墊高一點,因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卡痰問題大多可以獲得改善。

至於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在找出過敏原之後,更要避免接觸過敏原,並維持居家環境清潔、定期換洗床單。特別是,空氣品質不佳時更要避免外出活動,若真的要外出也請戴口罩,待在室內時也使用空氣清淨機讓空氣循環;季節轉換交替時節最容易引發過敏,應特別注意口鼻保暖,維持身體健康狀態。另外,平時多走動,讓肺部下方的橫膈膜得到適度的活動,也有助肺臟擴張、收縮,幫助呼吸的順暢,讓痰液順利排除。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636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不想病的沒有尊嚴、自主權?《病人自主權利法》自今108年1月6日起正式上路。民眾只要提早預立簽署,即可表達自己未來若在特定的條件下,遭遇需接受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流體餵養情境時的意願與否。讓民眾能充分享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自主權利! 不想病的沒有尊嚴、自主權?《病人自主權利法》自今108年1月6日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家孩子常常發脾氣嗎?小心可能是太晚睡所致。孩童太晚睡,恐造成荷爾蒙分泌減少,不只影響身高、免疫力等,也可能因隔天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較易躁動、發脾氣;南投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洪麗珍指出,尤其許多家長因為忙碌等因素較晚睡,也讓孩子跟著晚睡,臨床上,就有不少因睡眠不足造成注...

閱讀詳情 »

做家事、工作時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拇指和手腕,造成疼痛腫脹、無法使力,小心長期下來演變成「肌腱滑膜囊炎」(俗稱「媽媽手」)。如果電療、超音波改善有限,目前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類固醇,即能有效治療,揮別惱人的問題。 「肌腱滑膜囊炎」(俗稱「媽媽手」)專指大拇指近手腕側的伸拇短肌腱,和拇指外展長肌腱之肌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許多民眾缺乏用藥正確觀念,除了喜歡在出國旅遊時購買藥物外,平時若是沒有服用完的藥物更可能存放在家中,認為可以「備用」;對此,臺中醫院藥劑科藥師侯芳敏提醒,大眾對於藥品使用應更小心,除了不可囤積之外,也不可將醫師開立處方藥混用,以免造成身體危害。自行就醫嫌麻煩 吃丈夫藥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