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每5人就有1個胃食道逆流 「飯後喝湯」和「愛嗑火鍋」成幫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冬天裡,不少人吃飯時常忍不住多喝幾碗熱湯,或是直接享用一頓熱呼呼的火鍋,雖然吃飽當下身體是暖和了,但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警告,這樣的進食方式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可能出現胃酸上逆、胸口灼熱、胸悶胸痛、咽喉異物感等症狀。尤其在台灣,胃食道逆流發生率近十年逐漸提升,幾乎每5個人就有1人深受胃食道逆流之苦。

現代人往往因工作、課業壓力過大影響作息,三餐無法定時定量之外,還常狼吞虎嚥爭取更多工作或唸書的時間,而壓力、不恰當的飲食習慣和進食速度過快正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的主因。

張馨予表示,胃食道逆流是指飲食後胃裡的胃酸或氣體逆行往食道去、甚至湧上喉嚨,而飯後喝湯和火鍋類的進食方式,容易延遲胃排空的速度,又容易吃過飽,增加胃內部的壓力;有時吃鍋太熱又搭配碳酸或含氣泡飲品,不但增加胃內部壓力又降低下食道括約肌壓力,讓胃酸或氣體更容易往食道喉嚨去。

透過一些生活習慣的建立,可以減少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張馨予建議,在吃鍋類食物時,可以挑選較清淡口味、避免重口味沾醬、保持細嚼慢嚥、不要一次煮太多菜或肉以免吃過飽、避免搭配氣泡或碳酸飲料,喝湯選在飯前、只喝少量都可以減少出現胃食道逆流機會。

張馨予強調,除了注意飲食,在生活管理方面,也要避免睡前2小時進食,或是吃飽2小時內運動、平躺休息、彎腰出力或穿過緊衣褲。若已經出現胃酸逆流的症狀,睡覺時可多放一個枕頭,把頭部墊高15到20公分,減低不適的情況發生。

中醫針對胃食道逆流也有保健小方法,可以多吃一些保健胃的食物,如山藥、秋葵、南瓜、木瓜、黑木耳、生薑等食材可以針對不同類型胃食道逆流的病人服用。平時更可以按摩穴位對於保養或者是急性症狀緩解都有幫助,常見的穴位包括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減少「重複用藥」要命兼省錢! 健保新增5類高風險藥品主動提示

奧運落敗「一吻」感動無數人 陳念琴曝賽前半年才完成淋巴癌療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北報導 輕微咳二聲,怎麼想得到竟是癌!根據統計,8成以上的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在台灣,一確診就是晚期的肺癌病人占比超過6成5,這一群晚期肺癌病人面對的挑戰,往往是全身性的治療,但亞東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張晟瑜多年經驗發現,比迷信「偏方」更要命的,其實是病人在治療過程中...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北報導 肺癌在最新的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上,占據第2位,發生率居高不下,且發生率還在逐年上升中,更可怕的是,8成以上的肺癌早期沒有症狀,常延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早期肺癌篩檢的利器,醫界首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但哪些人才適合做它?國內肺癌名醫點名4...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坐著、站著,什麼姿勢,背都在痛!63歲的張女士左半邊背2年來持續疼痛,吃止痛藥也只能暫時緩解1、2個小時,看遍各大醫院、診所都找不到病因,最後轉診到心臟內科,才發現自己3條冠狀動脈血管中的左前降支嚴重阻塞,背痛其實是心肌梗塞的警訊。 張女士回想左邊肩胛骨是從2年前開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自購1000萬劑AZ疫苗,首批到貨11.6萬多劑,今(22)日正式開打,全台共有58家專責醫院同步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二波配送已安排於明日啟動,由於新冠疫苗跟一般流感疫苗不同,接種後必須強制觀察30分鐘,無法一次打很多人,開打首日各大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