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每5人就有1個胃食道逆流 「飯後喝湯」和「愛嗑火鍋」成幫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冬天裡,不少人吃飯時常忍不住多喝幾碗熱湯,或是直接享用一頓熱呼呼的火鍋,雖然吃飽當下身體是暖和了,但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警告,這樣的進食方式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可能出現胃酸上逆、胸口灼熱、胸悶胸痛、咽喉異物感等症狀。尤其在台灣,胃食道逆流發生率近十年逐漸提升,幾乎每5個人就有1人深受胃食道逆流之苦。

現代人往往因工作、課業壓力過大影響作息,三餐無法定時定量之外,還常狼吞虎嚥爭取更多工作或唸書的時間,而壓力、不恰當的飲食習慣和進食速度過快正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的主因。

張馨予表示,胃食道逆流是指飲食後胃裡的胃酸或氣體逆行往食道去、甚至湧上喉嚨,而飯後喝湯和火鍋類的進食方式,容易延遲胃排空的速度,又容易吃過飽,增加胃內部的壓力;有時吃鍋太熱又搭配碳酸或含氣泡飲品,不但增加胃內部壓力又降低下食道括約肌壓力,讓胃酸或氣體更容易往食道喉嚨去。

透過一些生活習慣的建立,可以減少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張馨予建議,在吃鍋類食物時,可以挑選較清淡口味、避免重口味沾醬、保持細嚼慢嚥、不要一次煮太多菜或肉以免吃過飽、避免搭配氣泡或碳酸飲料,喝湯選在飯前、只喝少量都可以減少出現胃食道逆流機會。

張馨予強調,除了注意飲食,在生活管理方面,也要避免睡前2小時進食,或是吃飽2小時內運動、平躺休息、彎腰出力或穿過緊衣褲。若已經出現胃酸逆流的症狀,睡覺時可多放一個枕頭,把頭部墊高15到20公分,減低不適的情況發生。

中醫針對胃食道逆流也有保健小方法,可以多吃一些保健胃的食物,如山藥、秋葵、南瓜、木瓜、黑木耳、生薑等食材可以針對不同類型胃食道逆流的病人服用。平時更可以按摩穴位對於保養或者是急性症狀緩解都有幫助,常見的穴位包括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減少「重複用藥」要命兼省錢! 健保新增5類高風險藥品主動提示

奧運落敗「一吻」感動無數人 陳念琴曝賽前半年才完成淋巴癌療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小孩跑跳、跌倒,撞到牙齒怎麼辦?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牙外傷是孩童很常見的狀況之一,牙齒受傷時建議先觀察牙齒顏色、是否有歪斜、斷裂、出血或脫落的狀況,若症狀嚴重時,最好儘早諮詢牙科醫師的診斷與護理建議。  小孩跑跳撞到牙該怎麼處裡?黃斌洋醫師表示,撞到牙齒時建議先仔細觀察牙齒外傷的狀況,包括以...

閱讀詳情 »

了解濕從何處來,為什麼要排濕? 什麼是濕邪?從何處來? 中醫認為,濕邪具有濕性、黏滯、重濁、趨下(向人體下部走)的特性。人體內濕邪主要有外濕和內濕兩種。 無論是哪種濕邪,由什麼原因造成,只要在人體內聚集、滯留,就會使人出現「濕濁內盛」的一系列症狀。簡單地說,不論是外濕還是內濕,必同氣相求(外濕會引動...

閱讀詳情 »

肝火旺的症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說:「肝火旺」的10種症狀報你知。   目赤腫痛或眼睛乾澀 中醫認為,「肝藏血,開竅於目」。肝的精氣與眼睛相通,肝經與眼球後的脈絡相連,所以,肝火旺的人會在眼睛反映出來。 實火:目赤腫痛,眼睛紅、腫、疼,如肝火特別旺盛,甚至會突然視力下降或失明。 虛...

閱讀詳情 »

▲(照/健保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國內口罩產能已經提升,但「口罩實名制」預估最快也要在2月底、3月初日產能提高到千萬片之後,才有望解除,為了方便民眾一目瞭然各藥局「開賣」時間,健保署今(12)日宣布再升級查詢系統,鼓勵藥局輸入販賣口罩的時間,並透過開放資料,讓民眾利用各口罩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