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史上最強大台灣AI超級電腦助陣! 台大加速聽損兒基因檢測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年有超過700位聽損兒童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能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這一些孩子能否重獲新「聲」關鍵,台大醫院今(26)日宣布將與國研院國網中心合作,利用台灣最強的超級電腦加速,從人體的2萬多個基因中,找出重要的聽損基因,讓聽損兒能提早開刀治療,預計能助千名聽損兒童加速檢測。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到4,目前政府也補助本國籍出生未滿3個月的新生兒聽力篩檢。但臨床仍有2到8%的聽損兒可能因為聽損程度較輕微而未被新生兒聽力篩檢給篩檢出來。

台大醫院這次是與國研院合作,未來將提供為期3年百萬核心運算小時數的台灣AI雲計算資源,以及整合儲存及定序流程的整體服務方案,相當於提供千位以上聽損兒童診斷分析的計算資源,讓檢測過程可加速4到6倍,不必再往國外送檢。

計畫最吸睛的地方就是利用史上最強大的台灣AI超級電腦(在全球TOP500的超級電腦排名中名列21),讓過去以人工來看可能要花上十年也看不完的50億行的資料,在數周甚至數天內即可完成找出與聽覺喪失有關的線索。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吳振吉表示,在新式的聽損基因檢測工具出現前,先天性聽損兒童有70%找不出聽損原因,導致臨床決策及遺傳諮詢上的困難,也常使得一些聽損兒童錯過了治療黃金期,且有些聽損兒童會在成長過程中才慢慢出現症狀;而兒童聽損有3分之2皆因基因造成,又事涉好幾百個基因。

只要加速知道基因變異是哪一型,吳振吉強調,過去僅靠聽力、影像檢查,醫師可能還不太敢直接下決策開刀,但確認基因型之後,就可以預測孩子可能會在幾年內需要植入人工電子耳,甚至交叉比對出該基因型究竟植入人工電子耳後效果好不好,因為有部分重度聽損病人對人工電子耳手術的反應並不佳,能抓緊6個月以前的治療黃金期。

台大醫院基因學部主治醫師陳沛隆指出,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是目前醫療技術的新方向,台大最早發展的目標之一就是先天性耳聾,其他還包括遺傳性巴金森氏症、視網膜色素沈積症、先天性黃疸等,而透過基因檢測的方式,可以協助醫師評估使用最適當的聽損矯治輔具,越早治療越能保住最佳語言能力。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只要這樣做第四期大腸癌都有治癒機會! 臨床存活率可達7成5

超級細菌難再躲藏了 林口長庚開發「AI抓菌」準確性8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在接連出現有空服員不甩居檢規定趴趴走打卡,甚至長榮航空紐籍機師造成0本土破功之後,外界不滿航空業者把政府給予縮短檢疫日數的「方便」當「隨便」,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也正式宣布收緊管制,1月1日起,長程航班或入境他國的機組員,返國後必須完成7天居家檢疫且安排採...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台灣因一名紐西蘭籍機師案765傳染給台灣友人案771,時隔253天再現本土案例。指揮中心和民航局、航空公司開會檢討,初步決議未來機組員入境後居家檢疫天數延長至7天,且採檢陰性才可進入社區。台北市長柯文哲今直言,紐籍機師是「境外阻絕失敗案例」,並隔空嗆問中央當...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英國出現傳染力增加70%的新變種病毒株,華航昨晚乘載127人自倫敦返國,旅客中有1名男性旅客高燒39度送醫,台灣防疫再度如臨大敵。醫師田知學昨在臉書發文建議指揮中心「決戰境外」,入境應考慮「全部篩檢+檢疫隔離+自主管理」,獲網友一致推爆。對此,衛福部長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病人、無法進食的特定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額外補充營養成分,多數得依賴市售罐裝的「特定疾病配方食品」產品,其中魚油就是重要成分之一,但現行規定每日食用量(EPA及DHA總量)為2公克以下,對這些病人的實際營養需求遠遠不足,食藥署今(28)日正式公告放寬限量,提高到有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