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了藥怎麼還反覆發作? 當心你是「假的」胃食道逆流患者

▲胃食道逆流用藥仍反覆發作,得考慮是否為「假的」胃食道逆流患者。(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火燒心、溢赤酸,現代人工作忙碌,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明明胃鏡檢查後都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了,怎麼症狀仍然反覆發生?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雷尉毅提醒,這時就要考慮是否為「假的」胃食道逆流患者。

54歲的陳先生,最近4、5年來常常感到胸口灼熱,有時還出現酸水逆流、胸悶、喉嚨卡卡等症狀,多次就醫檢查加上藥物治療之後,症狀一度獲得改善,但只要作息一不規律、工作壓力大時,症狀又反覆找上門來,經花蓮慈濟胃食道逆流團隊診斷後,懷疑他可能不是真正的胃食道逆流患者。

雷尉毅指出,如果病人經診斷後確認為真正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可以透過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即使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也可以接受內視鏡或外科手術治療。但若病人不是真正的胃食道逆流症,而是敏感性食道或功能型心灼熱,需要的不是酸抑制藥物的治療,而是自律神經調控藥物以及生活壓力的調適為主。

為了更精準及快速的診斷與治療胃食道逆流症病人,花蓮慈濟醫院2017年即專案引進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Mucosal Impedance)儀器,與美國醫學中心同步,可在做胃鏡檢查的同時,快速精準幫助臨床醫師判定病人是否為真正的胃食道逆流症患者。

雷尉毅表示,因為食道黏膜經過胃酸長時間逆流接觸後,原本緊密排列的食道黏膜細胞受損,細胞間隙變得較為鬆散,造成電阻抗值產生變化,在病人進行胃鏡檢查的同時,只要將附有測量黏膜阻抗的微晶片軟管,進到食道末端後將氣球充氣,使球上的微晶片貼合食道以測量電阻值,再將測量的電阻訊號傳送電腦,就能透過軟體協助醫師判讀。

雷尉毅說,目前針對難治性胃食道逆流病人,須經24小時酸鹼阻抗測定儀檢測,但臨床常見患者因為害怕而不願意配合檢查,新方法可在病人做胃鏡的同時,快速精準的診斷其是否為真正胃食道逆流患者,對於難治性胃食道逆流病人,可減少許多無謂的臨床檢查、吃冤枉藥甚至開刀,也能在治療後,檢測其電阻抗值是否恢復正常,來判定病人可否停藥,以減少復發機率。

照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三高患者怕中風 台灣追蹤數字示警「高血壓風險最要命」

【有影】家有宅男、啃老族… 放不開孩子「直升機父母」爆憂鬱症多2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整天滑著手機不肯放手,你是否也曾擔心孩子是不是「手遊成癮」了?答案可能得叫台灣家長憂心了。國衛院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研究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全球第一套「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針對全台上萬名學生進行調查,赫然發...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的孩子普遍使用網路、科技產品的時間長,家長除了擔心久坐、運動量減少、影響視力等,也常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人際互動減少,社交能力會變差? 最新研究結果卻令人驚訝,董氏基金會今(17)日引用國外研究指出,儘管花許多時間在智慧型手機及社群...

閱讀詳情 »

▲當代興國牙醫診所院長陳品熹醫師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牙周病是不折不扣的台灣國病,統計顯示,國內成年人的牙周病罹患率高達9成,每10個人當中就有9個罹患牙周病,且大多數人不自知,拖到症狀明顯時,牙周病恐已經惡化重度,尤其,臨床發現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中又有「快速破壞型牙周病」,常見在40歲...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現在是釋迦夏期果生產的時節,釋迦果肉香甜、柔軟且含有豐富的鈣、鐵、磷、鋅等礦物質,品質佳營養豐富,消費者選購時可以挑選外觀圓整,鱗目大且為綠色或黃綠,鱗溝已開展的果實,不可放冰箱、不用塑膠袋保鮮膜包覆,在室溫下等待後熟變軟後方可食用。  密封缺氧無法軟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