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粽子會使膽固醇增加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又到了粽葉裹著糯米、五花肉、鹹蛋黃飄香的時節,大啖粽子的時刻,耳際常會聽到「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少吃,五花肉、鹹蛋黃的膽固醇太高」叮嚀聲音,似乎多吃了幾顆鹹蛋、幾片肥滋滋五花肉,就會影響體內膽固醇的升高。

膽固醇有這麼面目可憎?遇到佳節將至時,醫師、營養師就會耳提面命、交待再三「少碰高膽固醇食物」,攪得有些營養知識缺乏的人不免慌亂不已,以為膽固醇是損害健康的不良物質,連吃顆粽子都覺得有罪惡感。

粽子是台灣人眼中的美食,大啖之前,應先好好認識什麼是膽固醇,再決定要吃幾顆或一顆都不要吃,以免醫師、營養師的叮嚀被誤解。

吃粽子會使膽固醇增加嗎

膽固醇非不良物質 是體內重要原物料

如果將身體比喻為一棟房子,無論興建或維修,都需要各種水泥、鋼筋等原物料,膽固醇是其中一種複合脂質原料,主要是構成細胞的建材與其他分泌物質的原料,譬如神經細胞、荷爾蒙原料,也是合成維生素D的重要物質。身體有一個恆定機制,專門調節生命所需的氣體、養分及廢物物質,必須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膽固醇是體內必備原料,一樣受到恆定調節,濃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膽固醇太多太少都不行 數值調控正常才會健康

只是一般人獲取到的膽固醇資料,多半是「少碰高膽固醇食物,以免有損心血管疾病」,很少提到身體缺乏膽固醇對健康的影響,原因是現代人食物取得容易,膽固醇缺乏情形少見,倒是膽固醇濃度太高已屬常態。不過膽固醇缺不得,當身體總膽固醇低於160mg/dL正常值,雖不致立即生病,但運作會大當機,成千上萬的細胞無法製造細胞膜、賀爾蒙,接著抵抗力低落,提高感染率,甚至會陷入生存危機之中,從身體運作機制來論,膽固醇必須時時調控平衡值,才能維持健康。

少碰高膽固醇其來有自 美國飲食指南下達指令

為什麼少碰高膽固醇食物的訊息會不停歇傳播?其來有自。一九七○年代以來,美國飲食指南不斷宣揚「每人每日攝取膽固醇上限300毫克」,嚴格限制攝取含膽固醇食物的量,主要是會提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濃度,若沉積血管內壁形成血栓,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風險,這種帶有威脅性的研究警訊,洗腦數十年後的成果非凡,已成為深入全球人心的一種「常識」。

鹹鴨蛋黃、五花肉是營養界公認的高膽固醇食物,另外雞蛋、蝦、蟹黃、蟹膏、蛤蜊、魚卵、魷魚也名列其中,在美國飲食指南的眼中,這些食物對身體不利,必須限制,以免威脅健康,相信有不少人拿到健康檢查報告,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數值正常值大於160mg/dl,「少吃或不能吃雞蛋、肉類、蟹黃、蟹膏、魷魚」的聲音就會在耳際不斷響起。

7成來自體內製造>3成自外界攝取 限制膽固醇上限攝取已更正為取消

「限制」攝取高膽固醇食物上限的建議,是美國飲食指南提出,且長達數十年之久,且奉為降低膽固醇的飲食法聖典。2016年1月,美國飲食指南提出「取消」攝取高膽固醇食物上限的建議,原因是有太多研究證實,血液中膽固醇多達7成是身體自行製造,3成是透過飲食獲取,比例不高,身體恆定機制不會因為多吃了一顆雞蛋(鹹蛋黃)、幾片五花肉而讓膽固醇而失去平衡,反而會採取監控做法進行調控,膽固醇食物吃得多,體內合成就會減少。

健康飲食及生活型態 膽固醇正常不二法門

美國飲食指南提出的取消是基於廣泛研究及討論後的決定,有些民眾卻片面以為膽固醇已經除罪化,可以無限制狂吃膽固醇食物,但可不是如此。膽固醇是脂質類物質,最怕的就是氧化,遇到氧化,容易沉積血管內壁形成斑塊,如果長期吃高溫烹調食物,生活壓力又大,睡眠不足,讓身體一直處在高自由基環境下,膽固醇氧化的機率大增,即使膽固醇食物吃得少,低密度膽固醇數值還是會飆高。

健康飲食及生活型態才是讓膽固醇濃度正常的不二法門。平常注意飲食均衡,蔬菜水果、全穀類、魚肉六大類食物都有均衡攝取,每天運動,睡得也很好,當端午佳節來臨時,吃幾顆鹹蛋黃、五花肉的粽子是不會影響膽固醇濃度。但如果你是下列高危險群:肥胖者、脂肪肝患者、血膽固醇數值偏高、家族性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一定要聆聽醫師、藥師及營養師的叮囑,控制口腹之慾,當然也可以吃顆雜糧多纖的健康粽子,既可享受過節樂趣又能兼顧健康,一舉兩得。

 

延伸閱讀:

香蕉顏色決定風味與保健作用

黃豆價值再添一樁,搖身變成中美貿易戰略籌碼

常吃魚身體累積太多甲基汞、有機錫,恐不利懷孩子

長肌肉,多吃菠菜及含支鏈胺基酸食物就對了

 

參考資料:

1.早安健康:膽固醇會高不是因為吃太多!降膽固醇先搞清楚4件事。早安健康網站

2.常春生活醫館:膽固醇 千萬別太低。常春網站

3.郭琇真:美國取消膽固醇食物攝取上限 限制飽和脂肪酸。上下游。

4.呂紹俊:取消膽固醇攝取上限 就能大吃特吃嗎。食力網站。

5.陳俊旭:膽固醇從哪裡來?健康,不是數字說了算:跟著陳俊旭博士拆解健檢紅字。健康之音。

相關推薦

陳醫師    文字:梁智強 「醫師,我坐矮板凳要站起來時,腰都好痠沒力喔,一定要手撐著大腿才能站起來」 「醫師,我每次坐在沙發椅時,就覺得腰好不舒服阿」 「醫師阿,我的腰每天都覺得好緊喔」 我們平常所說的腰痛,醫療上的正式名稱為「下背痛」。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 全球約有...

閱讀詳情 »

▲台北榮總再創台灣年齡最小活體肝臟移植新紀錄。(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兒童肝臟移植在海內外雙雙寫下紀錄!台北榮總兒童肝臟移植團隊今年4月1日至越南河內國家兒童醫院為當地一名11個月大、罹患罕見「第二型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滯留症」肝衰竭的陳小妹,成功完成...

閱讀詳情 »

▲國內18至29歲青壯族群超過3成沒有量血壓。(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血壓成為台灣人不能忽略的風險。國健署今(22)日指出,根據其官方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已破25%,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是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值得注意的...

閱讀詳情 »

今周刊編輯團隊 傍晚6點,走進這家位在日本靜岡縣三島市的超市,同時供應日本與美國豬肉,貨架上每一小塊區域都掛有標示產地的招牌。此時,國產梅花肉、切片五花肉等熱門部位已紛紛被消費者用日圓下架;一旁打出特價的美豬專區,雖然同樣有人光顧,但人氣遠遠不及國產豬肉。 一位40多歲的婦人,在國產豬櫃位停下腳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