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單日死亡11人創新高 即日起未戴口罩直接開罰

單日死亡11人創新高 即日起未戴口罩直接開罰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國內疫情尚未退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宣布新增304例COVID-19確診案例,其中302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另外校正回歸本土個案331例,總計635例,並新增11例死亡案例,創疫情發燒以來新高,為50多歲至70多歲者,多半有慢性病。而第三集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全面落實罰則,不戴口罩、休閒場所偷營業均直接法辦。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之後,目前整體看起來並沒有急速惡化,高點仍維持在5月17日至19日,但有無改善還需觀察。

新增11人死亡 多數有慢性病史

指揮中心說明,新增11例死亡個案(案2865、2877、3305、3213、3980、4273、4373、4666、4984、5098、5869)中,為9男2女,年齡介於50多歲至70多歲。死亡個案中7人有慢性病史,9人有萬華或其他確診個案活動接觸史,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目前死亡的個案中,多數有慢性病、中風史,屬風險較高族群。截至今日使用呼吸器的患者有101人,葉克膜2人,重症案例有378人,比例為6.9%,並無增加;有152人接近呼吸衰竭的情況,比例2.8%。目前國際上研究指出,變種病毒主要是傳染力較強,嚴重程度不變,死亡人數上升,是因為確診總數增加。

醫療量能緊繃未崩潰 全島一體互相支援

有媒體提問,聯合醫院體系是否醫療崩潰?陳時中回應,醫療量能目前很緊繃,但沒有崩潰。目前雙北市的患者的確有些往外縣市移動,全島是一體的,不分區支援,病床調度會再重新調整。醫療應變組組長羅一鈞也說,沒有醫院不收治特殊患者的情形,在外縣市的集中檢疫所,若有民眾需要醫療協助,當然是往當地的醫院收治。

外島第一起! 住屏東定期往返連江縣

連江縣也出現的一名確診者,成為本島以外第一起。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個案平時居住在屏東,會定期往返連江縣,21日時前往連江縣,回程有至台中再回屏東,發現嗅覺、味覺異常,相當警覺,馬上去採檢,發現染疫。

外界也質疑,是否要直接停班停課,陳時中回應,如果停班,當然會降低病毒流動,但是一定要考慮到防疫疲乏以及經濟損失,指揮中心一直都有與經濟部討論,維持社會必要的順暢。

強化五措施 違反直接開罰

而因應本土疫情持續嚴峻,指揮中心也宣布強化第三級疫情警戒相關措施及裁罰規定,呼籲全國民眾持續落實遵循。相關強化措施及裁罰如下:

一、民眾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一經查獲有違反情事,不再勸導,逕予開罰。

二、經公告應關閉之休閒娛樂場所,將嚴查不得營業;查獲違法營業者,對業者、現場執業人員、消費及聚會者,依法分別裁罰。

三、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並呼籲民眾少去多買,一次購足。

四、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

五、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暫不開放民眾進入。

失智者、外送員 特例不開罰

對於外出戴口罩的嚴格規定,陳時中提到,有少數特例不會開罰,例如失智者外出,或者是全天在外工作而沒有車子的人,如外送員,有飲食需求的話,可以在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情形下,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

單日死亡11人創新高 即日起未戴口罩直接開罰

【延伸閱讀】

白髮增加一根根冒 科學家深究白髮產生原因,啟動復原力

宅在家不運動氣血不通 手腳麻中醫籲活血多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2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6月23日至29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萬5,803人次,較前1周上升6.3%,令人擔憂的是,社區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持續,上周新增3名重症病例均感染71型病毒。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今年累計1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10例),其他...

閱讀詳情 »

中醫有「冬病夏治」之說法,利用夏季旺盛陽氣來幫助治療冬季好發病症,乾癬好發於冬天陰冷之際,也能運用相似原理。中醫師建議,癬友宜把握夏日中醫治療黃金期,同時多曬陽光、多流汗,乾癬症狀就會獲得改善。 乾癬難治癒,耐心是重要解方。乾癬療程不是以「周」為計算單位,而是「年」。因此,治療過程必須有耐心,配合飲...

閱讀詳情 »

許多人固定至牙科診所洗牙,透過超音波洗牙機來清潔牙齒,最近幾年不少廠商推出音波牙刷,這讓不少人搞混了,以為用昂貴的牙刷,就可以不用定期回診洗牙。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牙周病科主任林世榮指出,超音波洗牙機是專業洗牙機器,再貴的電動牙刷也無法取代。 牙醫師建議,3餐飯後都應該刷牙,因為進食過後,口腔中的細菌...

閱讀詳情 »

在Instagram貼上搞笑照片,給心按讚的人寥寥可數;但在臉書打上幾個字,「唉心情不好!」沒多久就有一連串安慰打氣的回覆。現在許多人都離不開社群媒體,整天拍照上傳打卡,研究發現,常上Instagram的年輕人幸福感最低,可能使年輕用戶感到焦慮、沮喪和孤單。 根據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RSPH)與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