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如何控制食慾? 5招加1茶飲控制體重

天冷如何控制食慾? 5招加1茶飲控制體重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冬天到了,為了維持體溫,身體需要更多的熱量,就導致天氣冷的時候食慾更好,也更容易將熱量儲存成脂肪。如果不希望春夏來臨時,自己的身材羞於見人,在冬天存儲精力的同時,也得控制好食慾。

第一妙招:隨時補充水分

人的身體組成有七成以上都是水,多喝水是保持身體健康一大要素。冬天氣溫低,排汗量減少,因此飲水量會降低很多,如果水喝得不夠,會引起「肚子餓」的錯覺,有時候是身體缺水的信號,而不一定是需要進食,因此隨時補充水分,也可以減少明明只是缺水,卻又吃下過多熱量的狀況。建議冬天可以喝溫水或熱茶,讓身體代謝更好,手腳更加溫暖。有些人會喝飲料來當作水分攝取的來源,但飲料中的糖份、澱粉都隱藏著不少熱量,建議還是以純水或無糖茶飲最好。 

第二妙招:看到什麼吃什麼

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經驗,看到滿滿一盤蝦子上桌,卻遲遲沒人去吃;如果是剝好的一盤蝦仁,就會令人食指大動,傾刻間被一掃而空。其中的原因很直白,近在眼前、方便進食的東西,更會引起我們的興趣。如果看不見摸不著,攝食難度較高,自然就會大大減少我們的慾望。所以,運用這個特性,別讓自己週邊隨時存在著零食或飲料,自然可以減少一直想吃的慾望;如果怕嘴饞,可以預先準備好較健康的零食下午茶,例如切好成丁狀的水果、無糖的茶飲、豆漿等,不僅能解自己的饞,還可以吃下健康與營養。千萬不要把堅果、巧克力、餅乾、麵包等當做零食,這些熱量都高到驚人!

第三妙招:保持身體溫暖

天氣冷是讓食慾增加的其中一個因素,所以請穿上足夠保暖的衣物,飲用溫熱的茶水,保持身體核心的溫暖,也可以降低一直想要攝取熱量的感覺。許多人坐著不動,會越做越冷,不妨透過簡單的運動來提升體溫,不僅會減少暴食的慾望,還可以燃燒熱量,變得比較不怕冷,比包得像肉粽強多了!

第四妙招:不要過度節制飲食

相信這一年的疫情大家都有所體悟,由於已經悶在室內太長的時間,在疫情趨緩的時候,紛紛出現報復性旅遊和報復性購物的狀況。食慾也是一樣,如果過度壓抑自己的飲食慾望,會在受不了的時候「火山大爆發」地不顧一切地大吃特吃,這可是一點好處也沒有。所以搭配其他妙招,再適時適量地吃一點自己喜歡的美食,也可以避免報復性進食的反撲哦!

控制食慾第五妙招:充足的睡眠

中醫常說,養生要「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天的「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跟天地的動物一樣要冬眠,早睡晚起,養精蓄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累了就要休息,千萬不要熬夜追劇打電動,容易傷氣,正氣不足就容易寒邪入侵而感冒、過敏、打噴嚏。晚上不睡覺常會感覺餓、非常想吃東西,吃完宵夜再睡覺,熱量全部都會轉換成脂肪,變成身上的貂皮大衣,實在太危險了! 不如早點睡覺。

如果總是覺得餓,怎麼辦? 可能是身體出狀況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餓不停的人常常是胃火旺的類別,不但食慾大,而且喜歡吃重口味食物,胃酸分泌多,消化快又旺盛。這種類型的人常常體味較重、容易流鼻血、易長痘痘、也可能會有痔瘡、便血等情形。建議這種類型的人平時應多吃平性蔬果,如奇異果、蘋果、葡萄、火龍果、芭樂等水果,以及花椰菜、冬瓜、絲瓜、高麗菜、黑木耳等蔬菜,可以平緩胃熱造成的食慾旺盛,如果食慾總是控制不住,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幫忙。

另外有些肝氣不疏的類型,因為情緒起伏而想要吃東西紓壓,這類人通常也是容易大吃特吃的危險族群。在吃的當下很放鬆、開心,但在吃完之後,馬上就懊悔自己吃太多,身材走樣,又陷入下一個情緒漩渦當中,惡性循環。假如是這樣的的民眾可以喝一些疏肝解鬱的茶飲,來放鬆心情。

洛神玫瑰飲

材料:洛神花20克、玫瑰花20克、薄荷20克。

作法:將所有材料沖泡600cc滾水,稍微降溫即可飲用。

功效:疏肝解鬱、降血脂、舒緩安神。

文章來源:康涵菁中醫師

【延伸閱讀】

第三劑混打勢在必行 增加多樣性對抗變異株

篩檢早期乳癌降低風險 「乳房影像診斷」功不可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疫苗接種率方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至10月27日止,我國第1劑接種人口涵蓋率已達70.01%、第2劑達30.87%,全國已接種約2363.7萬人次,提前達成接種目標。 ▲統計至10月27止,疫苗接種各族群涵蓋率。(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賴以玲/台北報導】因疫情平穩且受到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1月2日至11 月15日仍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2級,但大幅防疫措施,民眾唱歌、室內運動、溫泉、水域活動等,均可以不用戴口罩。 ▲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11月2日至15日全國維持2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39歲葉先生從事房仲業,近半年來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白天在外跑業務甚至會來不及進廁所,半路就閃尿,夜間也睡得不安穩,需起床上廁所2至3次,工作效率大受影響,到泌尿科檢查後發現是膀胱過動症。 中年婦女頻尿漏尿 檢查後發現竟是膀胱無力 54歲的呂女士是公務員,習慣憋尿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高雄報導】生活中,您是否曾因為做家事或是工作中反覆使用手腕、手肘,而導致媽媽手、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群等重複性肌肉骨骼傷害呢?有時民眾會自行購買護腕或護肘,但多為軟質,保護效果有限;遇到狀況嚴重時,民眾可能會到復健科就醫,甚至透過醫師轉介,由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量身訂做「副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