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 究竟是膀胱過動還是膀胱無力?

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 究竟是膀胱過動還是膀胱無力?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39歲葉先生從事房仲業,近半年來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白天在外跑業務甚至會來不及進廁所,半路就閃尿,夜間也睡得不安穩,需起床上廁所2至3次,工作效率大受影響,到泌尿科檢查後發現是膀胱過動症。


中年婦女頻尿漏尿 檢查後發現竟是膀胱無力


54歲的呂女士是公務員,習慣憋尿把事情做完再去上廁所,近年來發現上廁所頻率比其他年輕女同事多,但排尿完又覺得尿不乾淨,解尿過程的尿流又弱又慢,最近1個月幾次站起來時,竟不受控滴出尿在內褲上,要用護墊才能安心,至泌尿科檢查發現原來是膀胱無力惹的禍。


頻尿或不受控的漏尿,可能是膀胱過動或膀胱無力造成,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膀胱過動是指膀胱尚未儲存到生理正常容量,就開始傳遞神經訊號使大腦產生尿意,或膀胱肌肉自行不正常地收縮。而膀胱無力是指膀胱的肌肉層逼尿肌功能低下,造成膀胱收縮力或收縮時間下降,以至膀胱無法排空或延遲排空。


白天尿尿超過8次 就要小心可能是膀胱過動


張雲筑提到,台灣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17%到28%,女性略高於男性,症狀表現為日間排尿8次以上、夜間起床排尿2次以上、急尿感甚至急迫性尿失禁。常出現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停經後、攝護腺肥大、老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患者。


張雲筑提到,若習慣性憋尿,長期下來恐導致膀胱無力。膀胱無力患者女性約佔12%到45%,70歲以上的男性盛行率甚至可以達到48%。症狀表現為排尿前需費力或等待、尿流細而慢或間斷解尿;膀胱長期無法有效排空,易導致頻尿、夜尿,甚至漏尿。長期憋尿容易造成膀胱彈性疲乏,引起膀胱無力的問題,甚至併發泌尿道感染。老化、糖尿病、攝護腺肥大、神經病變或受傷、接受過骨盆腔手術等也都可能導致膀胱無力。


張雲筑提醒,不論是頻尿、急尿或漏尿,首先影響的是生活品質,長期坐視不管,可能併發反覆泌尿道感染、腎功能下降等問題。這些膀胱神經肌肉功能疾病需倚賴泌尿科醫師藉由尿液、影像、膀胱功能檢查逐一分析,釐清病因方能準確予以衛教的指導、用藥,安排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季節溼疹反覆發作! 肝功能不佳恐增加治療困難度
▸植牙不單是補缺! 牙醫師:術前應同時評估牙周與齒列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本東京都在4月4日與5日病例狂增,分別新增118例與143例,外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緊急宣布「緊急事態宣言」。新冠肺炎的國際疫情仍未看到趨緩,僅1天全球病患增加約7.3萬人,累計約123萬病患,由於仍然有許多台灣人在境外無法回國,在當地也難以買到口罩,4月9日開始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入侵國小附設幼兒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1名不滿5歲男童確診病例(第365例),確認是第343例與第356例孫子,發病期間曾經前往公托幼兒園上課,園內所有班級停課,同班同學、老師、廚工共38人居家隔離,其他同校83人自主健康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花蓮報導】別以為只有大人會失眠,許多小朋友也有睡眠障礙,醫師提醒,如果孩子晚上睡不好,總是吃不胖、長不高、愈來愈瘦小又有便秘問題,到了國中課業壓力沈重,此時,若沒有妥善治療,可能會影響身體發育、遺憾終身。   13歲陳小弟從小睡眠品質較差,不容易入睡卻常驚醒,半夜翻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笑氣目前多廣泛用於醫療吸入性輔助麻醉劑、半導體工業及食品添加物等範圍,但若人體吸入笑氣時,不僅會出現頭昏、欣快感等興奮情緒,且會導致臉部肌肉失控,出現不自然的笑容;台北市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陳亮妤指出,雖笑氣目前尚未列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管制範圍,但近年來仍有民眾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