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 究竟是膀胱過動還是膀胱無力?

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 究竟是膀胱過動還是膀胱無力?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39歲葉先生從事房仲業,近半年來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白天在外跑業務甚至會來不及進廁所,半路就閃尿,夜間也睡得不安穩,需起床上廁所2至3次,工作效率大受影響,到泌尿科檢查後發現是膀胱過動症。


中年婦女頻尿漏尿 檢查後發現竟是膀胱無力


54歲的呂女士是公務員,習慣憋尿把事情做完再去上廁所,近年來發現上廁所頻率比其他年輕女同事多,但排尿完又覺得尿不乾淨,解尿過程的尿流又弱又慢,最近1個月幾次站起來時,竟不受控滴出尿在內褲上,要用護墊才能安心,至泌尿科檢查發現原來是膀胱無力惹的禍。


頻尿或不受控的漏尿,可能是膀胱過動或膀胱無力造成,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膀胱過動是指膀胱尚未儲存到生理正常容量,就開始傳遞神經訊號使大腦產生尿意,或膀胱肌肉自行不正常地收縮。而膀胱無力是指膀胱的肌肉層逼尿肌功能低下,造成膀胱收縮力或收縮時間下降,以至膀胱無法排空或延遲排空。


白天尿尿超過8次 就要小心可能是膀胱過動


張雲筑提到,台灣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17%到28%,女性略高於男性,症狀表現為日間排尿8次以上、夜間起床排尿2次以上、急尿感甚至急迫性尿失禁。常出現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停經後、攝護腺肥大、老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患者。


張雲筑提到,若習慣性憋尿,長期下來恐導致膀胱無力。膀胱無力患者女性約佔12%到45%,70歲以上的男性盛行率甚至可以達到48%。症狀表現為排尿前需費力或等待、尿流細而慢或間斷解尿;膀胱長期無法有效排空,易導致頻尿、夜尿,甚至漏尿。長期憋尿容易造成膀胱彈性疲乏,引起膀胱無力的問題,甚至併發泌尿道感染。老化、糖尿病、攝護腺肥大、神經病變或受傷、接受過骨盆腔手術等也都可能導致膀胱無力。


張雲筑提醒,不論是頻尿、急尿或漏尿,首先影響的是生活品質,長期坐視不管,可能併發反覆泌尿道感染、腎功能下降等問題。這些膀胱神經肌肉功能疾病需倚賴泌尿科醫師藉由尿液、影像、膀胱功能檢查逐一分析,釐清病因方能準確予以衛教的指導、用藥,安排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季節溼疹反覆發作! 肝功能不佳恐增加治療困難度
▸植牙不單是補缺! 牙醫師:術前應同時評估牙周與齒列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對於長時間坐著工作、少喝水的女性上班族來說,隨身包包裡常備著浣腸劑,因為便祕纏身,必須透過外物刺激才能擁有「暢快」人生,不過醫師提醒,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且越用效果可能越差。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指出,臨床便祕定義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女性面臨停經期後,不僅容易罹患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機率提高,牙齒的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1名5、60歲保養得宜的美魔女因為覺得門牙開縫不美觀,加上女兒即將出嫁,所以到坊間非醫療機構做了牙齒貼片,結果多年前治療的牙周病,卻因此復發了。 收治這名美魔女病例的牙醫師林克承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長期心情抑鬱,當心小弟弟跟著垂頭喪氣。36歲的趙先生投資餐飲業3年,好不容易業績漸上軌道,不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意一落千丈,連續幾個月來為經營問題焦慮到出現抑鬱症狀,1個月前逐漸出現勃起障礙,遍尋壯陽偏方皆不見改善。最後老婆下最後通牒,才下定決心就醫治療。 中醫師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抗癌要成功,強大的心理支持很重要!故癌症希望基金會以正向目標,讓癌友、家屬能透過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不輕易中斷或放棄治療的「彩繪希望」繪畫比賽,在今年特別以直播方式,不僅邀請得獎者線上對談,更透過其日常生活的紀錄,讓大眾能一窺藏在畫作背後的故事!用畫筆面對 被癌症打碎的公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