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兒不解便 恐為先天性大腸閉鎖症

嬰兒不解便 恐為先天性大腸閉鎖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臨床上有些嬰兒出生後被發現有先天性腸道問題,其中,較罕見的是發生在結腸的腸道閉鎖症,約四萬到六萬個嬰兒中,會出現一個案例。成大醫院外科部小兒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偉表示,腸道閉鎖症的症狀是,胎兒無法解出胎便,且腹部逐漸膨脹,主要因腸道阻塞造成。若產婦在生產前,有服用安非他命、尼古丁、麻黃素類藥物(鼻塞)及咖啡因等習慣,將提高胎兒罹病機率。

施俊偉指出,造成腸道閉鎖症的原因是,胚胎中腸道血管異常導致缺乏血液供應。除了先天無血管供應外,其他如腹裂、腹腔內疝氣、腸套疊、腸扭轉以及血栓梗塞等疾病,都可能使正常腸道組織壞死、再吸收,最後形成癒合的盲端腸道。然而,若產婦產前有習慣使用造成血管收縮的藥物,如古柯鹼、麻黃素類藥物、咖啡因等,也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

關於腸道閉鎖症的症狀,胎兒時期透過產前超音波,可發現腸道阻塞或某段腸道擴張,或出現羊水過多症;出生後,胎兒會無法解出胎便,腹部逐漸膨脹。罹病的胎兒可能肛門外觀正常,醫師通常會透過肛門指診,若發現灰白黏液,而非深色胎便,便意味胎兒的前段腸道阻塞甚至閉鎖,造成無法排便。治療上,通常透過手術改善,例如切除腸道病灶或大腸造口,目的在於解除腸道的阻塞並恢復腸道運作通暢。

罹患大腸閉鎖症的新生兒,手術前需要放置鼻胃管來減少腸內壓,並給予抗生素。由於患者容易因腸子腫脹水腫,使得全身生理性脫水,必須給予大量輸液。手術後,患者會處於脫水和營養缺乏狀態,不利腸道吻合處癒合,且會增加術後滲漏的風險,因此術前給予腸道外營養,相對重要。一般術後胎兒順利排氣或解出糞便後,可先由口給予糖水或電解質溶液,等到腸道適應後,再給予母乳或配方乳。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66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據統計,101年南部及東部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較於北部的其他縣市來的高;奇美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顧博明表示,由於城鄉的醫療資源差距,會影響特殊疾病的照護品質,尤其是心導管治療。很多老人家對於胸悶或胸痛不以為意,沒有即時就醫,但實際上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29歲的高科技業工程師,原本身材瘦長,但由於工作壓力大,常感覺白天疲累、晚上卻失眠,以致於每年公司健檢,其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都是紅字,身材也愈來愈癡肥。醫師提醒,長期過度勞累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升高,而且食慾會大增,不但不會變瘦,恐怕會愈累愈胖。「又累又胖是上班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為服務鄉民,增加預防保健觀念,羅東博愛醫院自104年度起,將拓展社區服務據點,舉辦「珍愛健康 幸福一生」定點講座,將由冬山鄉的珍珠社區做為起點,未來還會增加五結鄉、三星鄉的關懷據點。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盧進德指出,預防醫學是醫院近年來著重發展的項目,若能建立民眾健康觀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孩怎麼健康養?由衛福部次長、前長庚兒童醫院長林奏延,邀集國內上百位專家共同執筆,合著一本育兒百科,內容涵括0至6歲小孩的醫療及教養知識,高達300個育兒疑難雜症、70個嬰幼兒常見疾病,教導新手爸媽正確的育兒知識。林奏延表示,策畫此書的動機,是因女兒懷孕期間,他常上網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