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孕期常見3大肌膚困擾,如何保養與解決?

孕期常見3大肌膚困擾,如何保養與解決?

孕期常見3大肌膚困擾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昱澔

懷孕期間,有些變化是妊娠結束即可恢復,也有些變化會在媽咪身體上留下甜蜜的印記,無論如何,正確的認識與處置,都能讓媽咪的孕期有更多安心。

 

孕期常見肌膚困擾

  1. 黑色素細胞活躍

妊娠期間,孕期所分泌的荷爾蒙通常會讓媽咪體內的黑色素細胞活性增加,使特定部位的黑色素沉澱變得較明顯,如:乳頭乳暈、腋下、生殖器周遭、身體原有的痣或斑點等,尤其是懷孕前即有肝斑的女性,懷孕後更會變得明顯,且產後也不容易消退,唯影響的程度每個人都不太相同,也有少數的孕媽咪並沒有遭遇此類困擾。

孕期常見3大肌膚困擾,如何保養與解決?

雖然無法阻止黑色素細胞變得活躍,但外出時認真防曬,也有助減少黑色素沉澱的影響,建議孕媽咪外出時,可選擇以衣物、帽子、陽傘與墨鏡阻隔日曬,若需使用防曬乳,則建議考慮物理性防曬產品,並避免來路不明、標示不清與過度宣稱效果的產品。

 

  1. 惱人妊娠紋

幾乎所有的孕期皮膚狀況都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獲得緩解,唯有黑色素沉澱與妊娠紋的發生,不會完全隨著妊娠結束而消失。當皮膚組織因為胎兒的生長被撐大,真皮層的膠原蛋白纖維彈性蛋白纖維就可能因為承受不了拉扯而發生斷裂,造成妊娠紋的生成。妊娠紋初期形成的樣貌為平行排列的紅紋,此階段類似受傷後的發炎反應,隨著時間推移,突起的紅紋會逐漸退紅、紋路會逐漸萎縮,直到成為凹陷的銀白色疤痕。

孕期常見3大肌膚困擾,如何保養與解決?

懷孕期間的妊娠紋,目前沒有確實可以預防或杜絕的方法,但在妊娠紋發生前,經常按摩皮膚與做好孕期體重控制,都有助於減少妊娠紋的發生或減輕其嚴重度,王昱澔醫師強調,為了預防妊娠紋,媽咪從懷孕前期開始以乳液按摩肌膚,通常是「按摩」的效果大於乳液的效果,因為透過對膠原纖維按摩,可以讓膠原纖維增加延展性,進而比較能夠對抗腹部肌膚被拉扯的力道;而進行體重控制,則有助於緩和腹部被撐大的幅度與速度,讓膠原纖維不至於因為過快的皮膚擴張及延展而斷裂。

 

  1. 孕期肌膚搔癢

懷孕期間的肌膚搔癢原因,除了荷爾蒙波動的影響之外,還可能是乾燥所引起,當皮膚保水度不夠時,皮膚敏感度上升,此時不但容易出現搔癢,更會因為外在刺激如:摩擦或冷風,造成微血管破裂,使組織胺釋出而加重搔癢的情況,王昱澔醫師建議,當皮膚出現搔癢時,優先給予滋潤的乳液或凡士林緩解肌膚保水度不夠的問題,看是否能讓搔癢緩解,若不行,搔癢的起因可能就與荷爾蒙波動有關,如果真的難以忍耐,可尋求皮膚科醫師開立口服的抗組織胺藥物,或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外用的類固醇藥物。

孕期常見3大肌膚困擾,如何保養與解決?

 

病理性肌膚搔癢症

除了因為乾燥或荷爾蒙所引起的搔癢之外,有些病理性的搔癢也可能會在妊娠期間發生。

  1. 妊娠異位性皮疹:患處貌似濕疹或毛囊炎的樣子,亦可能呈現如一顆顆的癢疹分布在四肢與身體,如果媽咪孕前即有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搔癢與出疹的狀況會更嚴重,而若是懷孕前並無異位性皮膚炎,則通常疾病症狀較輕微,但都對胎兒健康無影響。
  2. 妊娠性蕁麻疹性丘疹:外觀如蕁麻疹,但只沿著妊娠紋長,不會出現在臉部,通常在產後1~2周左右會獲得緩解,不會影響胎兒健康。
  3. 妊娠皰疹:患處不僅搔癢亦會長出水泡,只於妊娠時期出現,發生率不高,但有部分研究發現該疾病有可能導致胎兒早產或寶寶出生後體重不足,目前發生原因不明,亦無從預防。妊娠皰疹與一般熟知的帶狀型皰疹不同,非因免疫力低落而發生,特徵是劇烈搔癢,但不太痛,通常於第二或第三孕期出現。

孕期出現病理性皮膚搔癢症狀,有時搔癢的程度可能讓孕媽咪寢食難安,王昱澔醫師建議媽咪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治療,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安全的口服抗組織胺或外用的類固醇藥物,以幫助緩解孕期的搔癢難耐,否則若過度搔抓使患處出現傷口,反而有細菌感染的風險,不利孕期安全。

 

孕期常見3大肌膚困擾,如何保養與解決?

※原文刊載於2018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1期。

※延伸閱讀

找到了!原來肌膚搔癢就是這個原因

只要作好1件事,寶寶肌膚就會白嫩可愛

過年帶寶寶寶出門玩,不怕寶寶肌膚鬧情緒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初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對上醫院有了警戒心,怕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能不上醫院,就盡量不到醫院。然而,就醫對受傷的病人卻是不得不的,如有關膝關節的治療;對此,成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團隊與智能醫療集團合作,針對膝蓋的智慧復健套組進行研究計畫,在患者無法回診的情況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網友提倡「喝咖啡改善氣喘過敏」一說,不過,台中榮總胸腔內科主任許正園指出,咖啡成分與治療氣喘的乙型交感神經刺激劑雖然屬於同一類型,但有人喝咖啡後出現手抖心悸,如有氣喘疾病,應由醫師評估用藥,而非自己當醫師。 「常喝咖啡可以降低過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使民眾隨時掌握自己的中醫證型,並獲得更妥善照護,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與中正大學資工研究所共同研究,歷經15年研發出創新的「中醫門診輔助系統」。大林慈濟醫院簡瑞騰副院長表示,透過將大林慈濟LINE及HIS系統結合,不僅能快速鍵入疾病症狀並分析,也能給予患者衛教建議,醫師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紐約州長庫默(andrew Cuomo)上週五宣布(11日),由於紐約住院率日益增加,自週一起(14日),室內餐廳的營運將於停止營運,但仍然允許外送、外賣和戶外用餐。他說,如果紐約市以外的地區超過五天不穩定,感染率和住院率不斷攀升沒有改善,其他區域的室內用餐容量限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