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安倍晉三為它2度去職 潰瘍性結腸炎新療法可穩住病情

安倍晉三為它2度去職 潰瘍性結腸炎新療法可穩住病情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30多歲的李先生因持續腹瀉,經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過去因治療選項有限,加上他也未規律接受治療,僅在症狀嚴重時服用類固醇,然而長期下來水腫、胃痛等副作用,讓他相當苦惱。


聖馬爾定腸胃肝膽科羅清池醫師表示,該名患者病情反覆,尤其當工作忙碌、壓力大時,更會反覆拉肚子,甚至解出血便,也因為頻繁跑廁所嚴重影響工作,為了保住飯碗,不得已只好包尿布上班。所幸,在醫師建議使用生物製劑,病情才漸漸穩定,脫離包大人生活。


兩度擊倒首相的腸炎 3成患者恐致全身病


羅清池醫師解釋,「潰瘍性結腸炎」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1種,患者腸道因自體免疫問題導致反覆發炎,常見腹部疼痛、腹瀉、解出血便等症狀,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尤其好發於20至40歲族群。


提到潰瘍性結腸炎最廣為人知的罹病名人就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身為二戰後最年輕的內閣總理大臣,卻兩度因病辭去首相一職。回顧安倍從高中開始,就飽受潰瘍性結腸炎之苦,2006年首次擔任日本首相,面對國內外動盪不安情勢,可想而知壓力大、作息難正常,因而導致疾病惡化,首度就任執政未滿1年,就因健康因素劃下句點;6年後,安倍晉三再任日本首相,這回執政近8年,但再次因為健康問題,日前決定辭去首相一職,震撼政壇。


相較於過去在西方國家發生率較高,近年來,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有逐年增加趨勢。羅清池醫師指出,推測潰瘍性結腸炎發生原因可能與遺傳基因、環境因素、飲食習慣有關。潰瘍性結腸炎不僅會導致腹痛、腹瀉、血便、營養不良等症狀,更棘手的是還可能伴隨全身性腸道以外表現,統計顯示,約3成患者會出現眼睛虹彩炎、口腔潰瘍、關節炎、肝炎、胰臟炎及結節性紅斑等多種腸道外症狀,隨著罹病時間越長,發生腸道外症狀的風險也愈高。


安倍晉三為它2度去職 潰瘍性結腸炎新療法可穩住病情

▲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症狀。(圖/照護線上提供)


罹病10年症狀連環爆 生物製劑穩病情


羅清池醫師分享,臨床曾收治1名罹患潰瘍性結腸炎逾10年的百貨櫃姐,原本應該維持外表光鮮亮麗的工作,但她得承受腸道疾病的不適之餘,還飽受腸道外症狀的困擾,皮膚反覆發炎,嚴重時還會結痂、脫屑並起紅疹,如果用手摳弄,反而會變成整片斑塊,讓她非常沮喪,成天擔心著如何遮掩皮膚才不影響工作。


羅清池醫師說,由於過去藥物選擇有限,這位患者只能靠類固醇控制病情,但是眼睛浮腫等副作用,影響了用藥治療意願,她只願意在症狀嚴重時才服藥,可想而知病情控制差強人意,後來隨著醫藥進步,櫃姐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經過1年多療程,病情已經穩定下來,幫助她回歸職場、重拾自信。


積極治療緩復發 改善生活品質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策略,大致可區分為急性發作期與慢性緩解期2項,羅清池醫師指出,急性發作時,患者會出現發燒、肚子痛、解血便,甚至貧血症狀,這時會給予大量類固醇,以盡快抑制體內發炎反應;至於,處於慢性緩解期的患者,則傳統藥物有免疫調節劑、抗發炎藥物等選擇,倘若效果不理想,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以幫助穩定病情、減少復發機率。


安倍晉三為它2度去職 潰瘍性結腸炎新療法可穩住病情

▲臨床上使用藥物改善病情的過程階段。(圖/照護線上提供)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首要緩解腹瀉、血便等臨床症狀,待進入緩解期後,則重在控制發炎指數、改善腸道發炎情形,促使腸道黏膜癒合,降低嚴重併發症發生機率,而經持續治療,幫助患者有機會達到病理緩解。


羅清池醫師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雖無法治癒,但隨著醫療的持續進步,疾病可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務必遵循醫囑、持續治療、定期接受大腸鏡追蹤檢查並且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等,以減少腸道發炎,才能與疾病「腸腸久久」共處。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嚴重腹瀉成「包」大人 生物製劑穩病情脫離尿布人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圖文皆轉自今日頭條) 俗話說,“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 紅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中醫認為,棗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 鮮棗維生素含量更豐富;但是它有時令性,不能常買到,而且多吃可能傷害消化功能。乾棗雖然維生素含量下降,但鐵含量升高,而且其營養更易吸收,更適合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總統大選平和落幕,但選前選情激烈,媒體上的民調分析、抹黑等,讓選民情緒跟著起伏,讓心理與生理都受到影響,出現難以入睡、易怒、暴躁,甚至有女性連生理期都失控。 選情激烈 心理生理都受影響 台中1名「首投族」的陳姓女大生,因為支持某候選人,選前非常投入選戰,每場選舉活動...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1月號) 前些日子關於隆乳填充物出狀況新聞很多:有針灸時不小心刺破鹽水袋,也有被大賣場推車裝破義乳的、甚至也有植入的義乳發霉的新聞……讓人不禁懷疑起隆乳手術的植入義乳難道真的這麼「不堪用」? 想隆乳的女性都希望胸部越自然越好,不僅能讓罩杯不知不覺中升級,術後最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已成為文明病的一種,手術案例中年輕患者也有增加的趨勢。一名17歲的黃同學,沒有搬重物的習慣也不曾有跌倒的經驗,自覺左腳麻麻的快一個月,就醫診斷竟然發現是坐骨神經痛引起;另一位近九十歲歲阿嬤也是右腳酸痛,神經壓迫症狀明顯,核磁共振檢查為退化造成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