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長焦慮學生開學如何防疫 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9月1日即將開學,學生不知道何時可打到疫苗,如何防範感染? 增加學生的保護力?「小孩上學安全嗎?」是許多的家長焦慮開學防疫重點,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對學生來說,防疫千萬不能放鬆,持續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最基本的防疫。第二,家人施打疫苗對兒童形成包覆性保護,降低兒童的感染力。第三,五歲以下孩童,除了公費13價肺炎鏈球菌之外,建議可在6-12個月,自費施打一劑,讓保護力更完整。

家長焦慮學生開學如何防疫 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陳思融醫師指出,美國兒童住院率上升84%,甚至兒童加護病房爆滿,讓台灣家長也很焦慮,但陳思融表示,其實,大部分美國加護病房的兒童原本就有先天性疾病,或是早產,或是同時有呼吸道融合病毒或是副流感病毒造成共同感染,導致呼吸窘迫,才需要住進加護病房。

陳思融醫師指出,delta 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或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的合併感染確實造成許多肺炎、呼吸窘迫的嬰幼兒入住加護病房,但是只要學生上課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就可以預防,家長不需要焦慮。

陳思融醫師也建議,對於五歲以下的孩童,父母可檢視寶寶手冊,是否已經施打13價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公費目前提供2個月,4個月和12個月,建議6-12個月可自費施打第四劑,讓保護力更完整。根據兒科醫學會聲明,施打四劑保護力約86~96%,比施打三劑保護力約67.2%~86%,高出一成左右。

陳思融建議,從兒科的感染控制和疫苗控制,有一個概念是包覆性保護策略(cocoon immunization strategy),就是對小小孩無法打到某種疫苗,但是他們又是脆弱的族群,希望親密生活的家人,能打疫苗儘量去打,透過大人身上完整的保護力,得病機率低,就可以好好保護小孩。

感染科主任張凱音也提醒家長,國外已經有很多流行病學研究,提醒大家開學後要注意其他的呼吸道病毒流行,近期許多西方國家,冬天常流行的RSV、流感、副流感病毒等,於去年冬天、COVID-19流行期間相當平靜,但今年夏季開學後,反而出現許多呼吸道病毒的大流行。COVID-19混和以上所述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個案數也不少,有機會以嚴重、需住院,甚至需加護病房照護的肺炎表現。

張凱音醫師特別提醒今年步入後半段,家長應注意秋冬季的流感疫苗消息,避免誤延疫苗的注射時間。家中大人也應逐步完成新冠疫苗、年度流感疫苗施打。落實常洗手,戴口罩,生病者應先與家人隔離並就醫的觀念。

 

相關推薦

(圖片取自生病輸液瓶舉太高,對孩子心臟不好! 寶寶生病吊點滴在各大醫院的輸液室已經成為一景:家長們舉著點滴瓶陪著寶寶到處走,甚至還有人抓住商機,專門從事輸液室叉棍兜售。不少家長反應,寶寶吊點滴時愛哭鬧,尤其不願意呆在同一個地方不挪動,於是,寶寶要走動,家長就成了“人工舉瓶器&rdquo...

閱讀詳情 »

前天14時,貴州畢節一5歲男童趁家人不在身邊,模仿大人切割豬草,然而不幸的事情就此發生。男童左手不慎捲入切草機,瞬間造成5根手指被不同程度切斷,其中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被絞碎,大拇指和小拇指不同程度被絞斷。 由於受傷男童當地醫療條件非常有限,家人不得已只能將他送往貴陽醫治。但受困於黔大高速擁堵,被困...

閱讀詳情 »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一轉眼夏季已接近尾聲。今天Mary就要來跟大家分享處暑的養生之道唷!  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處」是「止」的意思,所以處暑其實是指「暑氣到此為止」,也就是天氣即將進入秋涼,因此也有「處暑寒來」的諺語。 然而,台灣在位處南方,仍可能出現如「秋老虎」般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