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處暑的養生之道|中醫 24節氣篇6

處暑的養生之道|中醫 24節氣篇6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一轉眼夏季已接近尾聲。今天Mary就要來跟大家分享處暑的養生之道唷!

 

處暑的養生之道|中醫 24節氣篇6

 

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處」是「止」的意思,所以處暑其實是指「暑氣到此為止」,也就是天氣即將進入秋涼,因此也有「處暑寒來」的諺語。

 

然而,台灣在位處南方,仍可能出現如「秋老虎」般的炎熱天氣,但氣溫會逐漸下降,形成正午熱、早晚涼的型態,也代表氣候慢慢轉入秋季。

 

處暑養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事?

 

1. 溫度慢慢下滑,早晚需稍微添加衣物,以免受寒。

 

2. 應調整作息為早睡早起,且就寢時應以薄被蓋肚,關好門窗,以免肚腹受涼。

 

3. 白天若室內氣溫不高,可開窗維持空氣流通。

 

4. 注意氣溫變化,尤其雨前炎熱、雨後變涼,容易引發風寒感冒。

 

5. 處暑時節宜食用清熱安神的食材與性涼多汁的蔬果,如銀耳、蓮子、菠菜、芝麻、蕃茄、冬瓜、香蕉等;並避免辛辣熱的飲食內容,如減少食用辣椒、燒烤等食品,以免出現秋燥的症狀。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中西醫師 陳至奐醫師

 

延伸閱讀:

【芒種的養生之道】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36

【夏至的養生之道】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54 

【小暑的養生之道】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69

【大暑的養生之道】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90

【立秋的養生之道】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710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處暑的養生之道|中醫 24節氣篇6

相關推薦

▲(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勤洗手」、「戴口罩」已成全民運動,但長時間、頻繁使用乾洗手,卻也洗出不少問題,造成手部皮膚紅腫、疼痛、乾裂、脫皮,甚至皮膚發炎。醫師就提醒,除非是醫護人員,一般大眾應儘量採用「溼洗手」,清潔效果上更優於乾洗手。 洗手次數最多的,莫過於...

閱讀詳情 »

不少人一早都習慣來杯咖啡,提神醒腦迎接新的一天,但長期習慣性的飲用咖啡會不會傷胃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咖啡中的咖啡因、單寧酸等成分都會刺激胃酸分泌,若空腹喝咖啡對胃的影響更大,長期下來的確有可能造成胃部損傷;因此,建議最好先吃點東西再喝咖啡,就能降低對胃部的刺激。  開工前先來一杯咖啡是...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哈啾、哈啾!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不停,在疫情敏感期間,擋不住的過敏症狀,總是招來異樣眼光,根據統計,在台灣,每4個人就有1人患有過敏性鼻炎,成為防疫期間最容易被誤會的一群人,國內最新調查就發現,逾半數過敏性鼻炎患者每1至2周發作一...

閱讀詳情 »

身體冒泡泡,耳朵一直耳鳴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