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長者、慢性病患感染結核病風險高 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年長者 慢性病患感染結核病風險高 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訂下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受COVID-19疫情影響,2019年至2020年間,全球結核病病例通報數從710萬降至580萬,大幅減少了18%,但死亡人數卻從2019年120萬上升至2020年130萬,增幅達8%。世界衛生組織訂定2035年全球齊心消除結核病,期待能夠達到「新案發生率」每10萬人口10例以下之目標。


6成長輩感染肺結核 慢性病患需特別留意


為積極減少結核病之風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9家醫院合作,針對慢性病高風險族群及特殊族群,推動結核病篩檢,經醫師轉介,提供免費篩檢,篩檢陽性者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可降低9成結核病發病風險。


北市衛生局表示,結核病好發於老人族群,特別是有慢性病患者,罹患結核病風險會比一般人高。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國內結核病確診個案中約6成是65歲以上長者,洗腎患者因免疫力較低,結核病發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7到25倍;糖尿病為2到3.6倍,血糖控制不佳者,風險更高。


北市篩檢結核病 2年試辦期揪出4百人陽性


北市衛生局111年度與9家醫院合作,針對慢性腹膜或血液透析患者、45歲以上糖化血色素(HbA1c)>9.0%的糖尿病患、60歲以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新住民等對象進行結核病篩檢。符合資格民眾可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和平、陽明、忠孝或中興院區、臺大醫院、萬芳醫院、新光醫院及振興醫院等9家醫院,由醫師轉介就可免費參加篩檢。


北市衛生局說明,109到110年實施高風險族群試辦計畫共篩檢2,492人,其中445人為陽性,陽性率高達18%,經醫師評估後,303人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完成治療後可降低9成日後罹患結核病的風險。


如有痰的咳嗽超過2週 就該警覺


依疾病管制署統計,94年至110年全國結核病發生率持續穩定下降,109年至110年全國結核病發生率,由每10萬人口33人降至31人,下降6%,死亡率則由每10萬人口2人降至1.7人,下降15%;台北市110年發生率估計為每10萬人口20.8人,較109年的24人,降幅達13%;死亡人數尚在統計中。北市衛生局呼籲,如有咳嗽持續2週、有痰、胸痛、體重減輕及食慾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必治妥施貴寶推出全新企業識別 致力「手」護病友希望
▸糖友合併嚴重牙周病 心腎死亡率比無嚴重牙周病多3倍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豪大雨過後,登革熱病媒蚊密度已呈現攀升趨勢,高雄市衛生局表示,小瓶蓋3~5CC的積水量就足以孳生病媒蚊幼蟲,應養成每周檢查室內外環境的習慣,動手清除不必要容器,如必要盛水,應每周換水並確實刷洗,才能避免積水、孳生病媒蚊。防範孳生病媒蚊 別忽略「積水容器」 高雄市衛生局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8歲罕病天使于昕蕎(以下簡稱蕎蕎),8個月大時罹患「粒線體缺陷症」、17歲又確診為罕見疾病小腦萎縮症,造成語言、智能、肢體等多重障礙;蕎蕎12歲開始學習畫畫,透過畫作表達出她的內心世界。彰基副院長暨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劉青山表示,蕎蕎從小有行動平衡障礙及輕度語言障礙,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氣炎熱,每天都很想吃冰消暑,但是冰品吃太多,一到行經期下腹就會有明顯的悶痛感,讓患有子宮平滑肌瘤約為4公分的33歲上班族女性,深感困擾,於是前往醫院就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吃冰容易引起身體的微小血管收縮,造成子宮腔體的微循環障礙,經血排出不順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注重健康」的人最重視的,不外乎卡路里、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控制鹽分等,但完全沒有考慮糖質的多寡。餐飲店的菜單也一樣,比較講究的餐廳,會註記該餐點的鹽分和卡路里,但很少看到有哪家店會主動寫出糖質含量。此外,幾乎每個人一天三餐的飲食,都是把醣類(即碳水化合物)當成主食,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