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思覺失調規律服藥回歸社會不脫序 恐懼反造成對立傷害

思覺失調規律服藥回歸社會不脫序 恐懼反造成對立傷害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思覺失調症患者約在20歲左右會發病,每次發病對大腦都會有不可逆傷害,症狀包含幻聽、幻想、語無倫次、思考能力下降等,但只要即時診斷規律服藥,就能大幅改善症狀,回歸大眾生活。假使大家對思覺症抱持恐懼,刻意疏遠沒有良善互動,反而增加患者挫折感,降低規律服藥意願,增加發病頻率加重病況。


才上大學就行為脫序 規律服藥讓症狀穩定


1名21歲女性思覺失調症患者,剛上大學就出現脫序行為,曾在街上裸奔,總是感覺有路人要傷害他,家人陪伴就醫確診思覺失調症,然而個案沒有遵照指示規律服藥,導致病情反覆無法繼續求學,好不容易接受醫師建議,使用新型藥物治療,終於大幅減少幻聽與妄想症狀,積極參與醫院附件與功能訓練活動。


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解釋,近代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源因,很可能與腦中多巴胺與血清素有關,1950年代左右研發出第1代藥物,雖然控制了多巴胺,但容易出現精神呆滯,讓他人一眼就覺得怪,第2代藥物雖然降低呆滯狀態,卻增加患者食慾,容易體重增加出現三高。


老藥副作用降低規律服用意願 思覺失調復發1次大腦受傷1次


陳紹祖接著說明,使用第1代藥物時,患者明明就是年輕人,行為表現看起來就像年長者,對外界事物反應比較慢,一般人很有可能不自覺減少接觸,第2代藥物雖然改善大腦反應,確有增加體重副作用,外型改變卻讓患者沒自信,不願意與其他人互動,缺乏社會互動容易讓患者情緒不佳,降低規律服藥意願。


陳紹祖補充,一旦思覺失調症患者沒有規律服藥,就很容易一再復發,每次復發都會在大腦留下不可恢復傷害,藉由電腦斷層檢查能發現,經常發病患者大腦上,能觀察到許多孔洞,患者因大腦受損加上原本病情,異常行為很可能越來越嚴重,也就越難融入人群,負面循環也就不斷上演。


新一代藥物大幅改善副作用 規律使用有助患者回到社會生活


陳紹祖強調,第3代思覺失調症藥物已經上市,今年1月1日開始納入健保給付,能夠良好穩定大腦多巴胺與血清素濃度,讓服藥患者不會精神呆滯,也不容易食慾增加,讓患者能夠趨近於正常人,只要正常服藥,復發風險可以顯著降低,大腦永久性傷害也能減少,異常行為受到控制,自然慢慢就回覆到人群正常生活。


陳紹祖特別說,思覺失調症如同三高等慢性病,很難完全治癒,但只要遵照醫師指示規律服藥,就能穩定控制病情,減少復發機會。自己曾經對病患說,服用思覺失調藥物,就像自己高血壓一樣,很難根治但只要規律用藥,就能減少很多疾病風險,只要患者遵照指示用藥,自然也就能逐漸回歸社會。


更多NOW健康報導
▸思覺失調症非不治之症! 中西合併治療妙齡女重拾人生
▸高散光近視族群拒絕惡視力 高降度角膜塑型片成新寵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09年國人死因於自殺居第11位,自殺人數與自殺死亡率均較108年下降,臺北市亦然;惟其中15~24歲青少年死因第二位為自殺,顯見該族群的自殺防治刻不容緩。6成自殺前會留下訊息 求助對象以親朋好友居多臺灣大學公衛學院社會科學行為研究所所長張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美式賣場好市多熱賣的商品「科克蘭液體葡萄糖胺軟骨素」,衛福部食藥署抽驗卻發現,一批相關產品防腐劑超標,共計773箱、8417.97公斤,必須退運或銷毀。 防腐劑預防食物中毒 過量食入恐引發不適 食藥署抽驗發現,這批商品含有防腐劑「苯甲酸」0.5g/kg、「己二烯酸」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今年受到本土疫情影響,使孩童線上學習或使用3C產品的機會也跟著增加,隨著全國疫情趨緩,調降至二級警戒,家長應適度限制孩子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戶外活動的安排。國民健康署指出,即將迎接9月1日實體開學,家長應趁開學前帶孩子進行定期視力檢查,為孩子視力健康超前部署,及早發現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免疫型先天性心臟房室傳導阻斷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與胎兒時期大量暴露於母體anti-Ro/SSA抗體有關。患有紅斑性狼瘡或乾燥症的病友,血液中常可以測得anti-Ro/SSA或anti-La/SSB抗體,但絕大多數體內帶有這些的孕婦是無症狀的,這些抗體會通過胎盤,在懷孕中期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