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手寫「器捐延續愛」紙條 退休老師猝死無心跳器捐救5人

▲(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8歲的楊老師退休後投入志工的行列,曾親手寫下「器官捐贈延續愛」紙條的他,日前在家中突然身體不適暈倒,緊急送醫,醫師診斷為顱內出血,但到院時已瞳孔放大,手術後不如預期好轉,家屬決定依照他的心願遺愛人間,過程卻因一開始未通過腦判改無心跳器官捐贈,最後順利捐出1肝、2腎、2眼角膜,拯救了5個家庭,也寫下大林慈濟醫院無心跳器官捐贈的第一例。

楊老師從學校退休以後,與妻子全心投入志工服務,日前一早6點鐘,他如往常般起床梳洗出門打球,沒想到打球後身體突然不適,妻子發現時,他已經疑似中風、神智不清,還沒下樓走上車就開始嘔吐。

他的妻子表示,先生到醫院急診時已兩邊瞳孔都放大了,當下診斷顱內出血,醫師詢問是否要插管、搶救,當時因為父母都還健在,她毫不猶豫的說要救,沒想到手術後情況不如預期好轉,看著在加護病房裡的先生腦壓一天天升高,心想應該是讓他平靜離開的時候了。

原來楊老師早在十幾年前,國內推動大體捐贈及器官捐贈時,夫妻倆就共同簽下器官捐贈卡,他更親手寫下紙條「慎行圓人生藍圖,慧觀自照知無常,器官捐贈延續愛,綻放生命煦光灑」。

大林慈濟醫院指出,楊老師一開始符合腦判,但過程中生命徵象不穩,無法完成腦判,在面對家屬的堅決器捐意願,與勸募團隊討論後,改以無心跳器官捐贈。

大林慈濟醫院移植中心主任尹文耀說,為改善國內器官僧多粥少的困境,縮短民眾器官移植的等待期,衛福部早在2017年12月26日就發布「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供全國醫療機構作為施行參考,而簽署器官捐贈卡最大的意義,即是幫助家屬在面對替捐贈者難以做出決定時,有器官捐贈卡當做最好參考資料。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夜市烤魷魚不會消失了!食安納管轉彎 致癌物「苯駢芘」不管攤商了

警訊!最後一根稻草 台灣病人洗腎前1年最多人罹這3種病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過敏、氣喘、暈眩的罪魁禍首竟是──秋天? 從小毛病到重症,醫生最害怕的黑時間是…… 過敏、氣喘、暈眩等症狀的最大元凶竟然是秋天?連孩子在秋天的時候也最愛跑保健室! 晚上7點的胃痛要特別小心;洗腎的人絕不可以週休二日。為什麼? 從小毛病到重症,各有各的好發時段,這就是連醫生...

閱讀詳情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降低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風險,但是在接種疫苗前仍須先經醫師診斷,以免招致反效果!到底哪些人不適合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題醒,嬰幼兒在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前應先諮詢醫師診斷,若已知對疫苗成分過敏或曾出現不良反應、具免疫功能相關疾病或免疫功能低落等狀況都不宜接種;若...

閱讀詳情 »

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逾8前名肝癌資料中,高達8成為B型或C型肝炎患者!換言之,B、C型肝炎是肝癌發生的高危險因此,呼籲民眾宜及早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一旦發現有肝炎症狀時,一定要接受治療、定期追蹤,以免健康情況惡化。  根據國健署資料指出,B型肝炎、C型肝炎是導致肝並與肝癌的主因!...

閱讀詳情 »

  「醫生,不知道為什麼覺得牙齒裡面怪怪的,自從裝了假牙之後,怎麼咬都不對勁,是不是假牙沒裝好?」 「牙齒有些部位常覺得痠痛、不舒服,吃飯的時候,咬不爛,是什麼問題啊?」   門診患者中,常常遇到假牙引起咬合不適感的情形,經診斷後,發現大多數的症狀都是來自於咬合問題。勤美悠植牙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