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打呼不等同呼吸中止 上呼吸道重建為健康把關

陳先生是早餐店老闆,40多歲正值壯年期的他,因長年有打呼的困擾,連帶影響白天精神不佳,甚至有時會出現呼吸中止的情形。為此他看過不少醫師,但透過電燒、雷射等方式均未能解決打呼的問題,直到接受上呼吸道重建手術,2周後呼吸道已獲得真正暢通,終於能夠安穩睡好覺,不僅白天精神飽滿,整個人甚至看起來更年輕了10多歲。

收治該名病患的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及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表示,初步問診時發現陳先生的症狀不一般,隨即為他安排X光檢查,發現他有鼻中膈彎曲,包括軟骨、硬骨和基座骨都移位了,且鼻腔黏膜腫大,連軟顎部分也變得鬆垮沒有彈性。進一步做抽血檢查,同時也做了睡眠檢測,最後確診為阻塞型呼吸病變。

許文龍說明,「打呼不等於呼吸中止。」主要是因為,打呼多半起因於肌肉鬆弛,可能因為太累、喝酒或枕頭姿勢不對,導致氣道扭曲所致;至於呼吸中止,則是在睡眠時呼吸會停止,最多達90秒,若長達至120秒,恐致腦部細胞缺氧壞死。長期腦部氧氣供應不足,身體健康狀況自然亮起紅燈。

鼻腔呼吸道是由鼻中膈和上、中及下共3個鼻甲所構成,許文龍解釋,鼻孔是呼吸道結構中空氣主要進入的通道,當鼻腔呼吸道異常時,進入的空氣量就會減少。再者,空氣進入的第2個關卡是喉嚨,當身體躺下來後軟顎又往下掉,就等於門又關住了,2個通道都不通暢時,嘴巴就會打開,舌頭自然往後擠,容易堵住氣管通道,長期下來就會造成呼吸中止。

睡眠呼吸中止又可分為中樞型、阻塞型和混合型共3大類型,若確診為阻塞型患者,即代表鼻部和喉嚨的呼吸道有問題,若再合併血氧變化,正常數值為99至100,若低於85時,即為重度缺氧,而陳姓患者血氧數值僅70多,即便一般植物人躺著不能動,血氧也維持在95,唯有透過上呼吸道重建手術,才能真正解決呼吸中止的問題。

現今醫療技術進步,許文龍指出,上呼吸道重建手術運用內視鏡微創治療將鼻中膈彎曲的硬骨挪正,下鼻甲區域擴大,並擴增左右空間,再將肥大的中鼻甲削減3分之1至2分之1,清除前後2側篩竇內的異物,加強擴充呼吸道的空間;採用高頻無線電波治療儀針對長期過敏或口腔軟顎鬆弛現象,將黏膜和神經的彈性調整得更好,痛感降低、流血減少,再搭配術中特殊的泡棉呼吸管,更有效壓迫止血,提升病患術後的復原舒適度。

術後約有2至3天的不適期,許文龍提醒,2周內為復原期,此期間鼻子不能擤、不能吸、不要咳嗽、不提過重的物品,以防血壓飆升,方有助鼻腔內的傷口快速癒合。並建議當發現呼吸中止症狀時,應盡速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評估和分析,才能「對症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相關推薦

屏東縣枋山鄉出現Delta病毒群聚,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北市衛生局上午接到疾管署台北區管中心通知,一位可能感染Delta病毒的枋寮鄉居民,與2位台北市民有過近距離的接觸,目前已進行PCR採檢,並送至檢疫所進行隔離。柯文哲指出,這2位市民是枋寮個案的妹妹和妹婿,6月20日上午曾到枋寮探視,2位接觸...

閱讀詳情 »

屏東枋山一名自營計程車運將確診後,追溯源頭與秘魯返國祖孫有關,目前累計相關12例,已有8例確定感染印度Delta變異株。對於外界有呼聲表示屏東應封村、升至四級警戒,縣長潘孟安今回應,謝謝很多寶貴意見,不管來自鄉親、醫師的意見,縣府都會廣納雅言,但具體作為都要審慎評估,「尤其過去雙北疫情大爆發時都沒有...

閱讀詳情 »

近日網路影片指mRNA疫苗會使接種者變成轉基因生物體,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27)日嚴正澄清,雖然mRNA聽起來跟DNA和RNA很像,但並不是施打疫苗後會變成基因改造生物,讓自己的基因改變,且國際已經使用非常普遍,希望民眾不要被誤導。為保障健康安全,近日民眾踴躍接種COVID-19疫...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76例本土個案,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確診數仍然在「2位數」,新增41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在記者會上公布最新統計資料,新增確診個案中,三重區新增20例最多。根據新北市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三重區新增20例,五股、土城5例,汐止、永和區3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