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抗癌最佳運動時間點 西班牙研究發現這時段效果更好

抗癌最佳運動時間點 西班牙研究發現這時段效果更好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養成運動習慣,管理體重,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更可以防癌!1項研究發現,在早上運動,預防乳癌、攝護腺癌的效果更好。今年9月《國際癌症期刊》1項研究結果指出,相較於晚上7點至10點運動,在早上8點到10點間運動的抗癌保護力更好。


研究人員分析2008年至2013年2,795名西班牙參與受試者的數據,依照性別分為乳癌患者(781人)、健康女性(865人),以及攝護腺癌者(504人)、健康男性(645人)。


每1組均填寫運動習慣問卷,包含運動項目、時間、頻率等,經過相關數據分析,研究發現,跟完全不運動的族群相比,常在上午8點到10點運動的女性族群,乳癌風險降低25%,在同一時間運動的男性患攝護腺癌風險降低27%。


但運動時間換至晚間,跟完全不運動的族群相比,男性患攝護腺癌風險降低25%,比早上運動族群少了一些。至於女性部分,在晚上運動似乎未能降低乳癌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在特定時間的運動,有助於提升防癌效果,而這與人類「身體內的生理節律變化」是有關的,包括,褪黑激素、抗氧化劑、細胞激素和腎上腺素等。


雖然該項研究有其局限性,但研究人員強調,癌症是多因素造成的疾病,只要是任何影響或改變都可能很重要,建議下次運動時,可以多挑選早上的時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抽菸、酗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至少3分之1的癌症是可以預防。國健署表示,如果規律的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罹癌的風險。


「運動是抗老防癌的第1道防線!」國健署表示,8成2罹癌者是發生在50歲之後,已有強力證據證實透過運動可有效對抗的癌症分別為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


為何運動可以抗癌?歐洲1項大型規模研究EPIC發現,運動時,呼吸頻率變快,吸氧量增多,體內氣體交換加速。此外,大量流汗,可提升新陳代謝,降低癌症的發生或復發,同時大腦分泌多巴胺,消除憂慮和煩惱,抑制不好的情緒。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2018年統合研究指出,爬山、重訓、有氧活動,例如,快走、慢跑、競走、滑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舞、跳繩,只要持之以恆,天天30分鐘,就有抗癌效果。


國健署建議,每周3至5次30分鐘有氧或阻力訓練的中強度運動(有點喘,但可聊天的程度),就能強化身體機能活化細胞。如果太過虛弱無法長時間運動,可改為每次10分鐘,少量多次,每周累計運動總量能達到150分鐘以上。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破解耳鳴眩暈迷思 李宏信醫師健康開講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春節假期剛過,這幾天各大醫院腸胃科門診人滿為患,有人吃壞肚子,但更多人是「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惡化。醫師指出,應該是過年期間,大吃大喝,,三餐不定時定量,加上吃了偏辣偏酸等刺激性食物。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指出,研究發現,經常胃液逆流的病人罹患食道癌的機會明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據統計,目前全台約有7萬名洗腎者,每年以5000人速度成長,洗腎人口密度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不過,即使洗腎技術進步,到處都可看到洗腎中心,不過,醫師提醒,每個月約有5~10%洗腎病人會發生洗腎瘻管狹窄阻塞。由於瘻管是洗腎病患的救命線,千萬必須保持暢通。嘉基心臟內科蔡翰林醫師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紅龜粿」紅通通,竟可能是使用了工業色素!元宵節即將來臨,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應景食品共15件,其中就有一件「紅龜粿」被檢出含工業色素「鹽基桃紅精(RhodamineB)」;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最高可處600萬元罰鍰。新北市衛生局針對元宵節市售應景食品進行抽驗,共抽驗15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過度使用身體四肢,包括頸、肩、背、腰等,都有可能好發肌肉疼痛、關節磨損等症狀,尤其現代人疏於運動,無形中就累積許多慢性疼痛,長期累積下來恐引發病症,不得輕忽;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誠表示,其實可透過平時適當的伸展運動,有效減少肌肉疼痛與韌帶及關節磨損等情況發生。隨著年齡增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