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擺脫日吞十多顆藥 高血壓導管助她重獲新生

擺脫日吞十多顆藥 高血壓導管助她重獲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有位六旬婦人曾兩次小中風、有心律不整病史,高血壓不曾低於200毫米汞柱,每天得吃十多顆藥,服藥多年也不見起色,還引起嚴重副作用,某次在廁所餐廳昏倒嚇壞家人。後來就醫檢查,發現腎動脈周圍神經過度活躍,醫師以高血壓導管治療後,200毫米汞柱的血壓降了至少50毫米汞柱,降血壓藥減至每天一顆,也沒了暈眩副作用,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高血壓分2種 次發性高血壓年輕人也會得!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次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多見於中老年人,因家族病史、年齡漸長及不健康飲食等因素所致,病情進展緩慢;次發性高血壓則是由於特定疾病、器官功能不佳等因素所誘發,也可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

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會提高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還可能讓腎功能受損致終身洗腎,甚至影響認知功能。根據研究,門診血壓若能下降2毫米汞柱,就能降低10%的中風機率。

服藥順從高仍無效 高血壓導管手術成功改善

收治這位婦人的馬偕醫院心臟內科李應湘醫師表示,該名患者的服藥順從性高,血壓居高不下,是因為她同時患有原發性及次發性高血壓,而次發性高血壓可能由心律不整引起,一併影響到她的腎功能。

李醫師進一步指出,原發性高血壓通常透過藥物就能控制,但次發性高血壓需要找出病源,像這名婦人先嘗試醛固酮抑制劑來降低血壓,卻影響到心律不整的病情。最後採取微創侵入式高血壓導管治療,才成功改善高血壓情況。

抑制腎動脈壁交感神經 高血壓顯著下降

高血壓導管手術是從大腿內側股動脈或手腕橈動脈進入,將導管導航到腎交感神經,降低兩側腎動脈壁的交感神經,來達到控制血壓的效果。歐洲心導管介入學會年會發表的最新數據指出,採高血壓導管治療的患者24小時平均血壓下降,收縮壓降9毫米汞柱、舒張壓降6毫米汞柱,最難控制的夜間血壓在術後也有顯著下降。

高血壓標準140/90 有這些病血壓標準再提高 

台灣的高血壓定義為140/90毫米汞柱,若是罹患腦中風正服用抗血栓藥物、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合併蛋白尿者,血壓控制就應該低於130/80毫米汞柱。

手術耗時短恢復快 服3藥仍無效可採納

王宗道醫師表示,高血壓導管治療無健保給付,手術需時約40分鐘,傷口小恢復快。依醫界共識,建議服用3種以上降血壓藥,血壓仍達160毫米汞柱的患者可以採用此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7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 你也常常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嗎,老一輩的人常會說這是畏寒冷底體質,但其實這和生理運作有關;嘉義開業診所院長郭育祥指出,因手腳位於身體末端,熱能運送時容易流失,尤其天氣較冷時,身體感到寒意,這時大腦就會為了保護重要器官,讓心臟別輸送太多血液到末梢,自然就無法到達四肢末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聖誕節與跨年即將到來,不論是情侶、朋友還是家人都已開始預約餐廳準備度過美好佳節,其中又以西餐、自助式吃到飽餐廳最受歡迎,但你知道嗎,只要吃一小塊,就已超過世衛所建議飽和脂肪的每日攝取量! 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長陳妙心表示,一塊8盎司(227公克)的無骨牛小排就有約70...

閱讀詳情 »

剛為人父的張先生發現小兒子的鼻子特別扁,但是自己與孩子媽都是典型的高鼻樑。越看越懷疑的他拿著三個兒子的樣本去醫院做親子鑑定。 (僅為示意,圖文無關,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本來一直希望是自己想多了的他,徹底崩潰了,醫生說張先生是遇上千萬分之一的事情,居然三胞胎分別有不同的爸爸,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簡...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每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生命的奇蹟,都會給家中帶來幸福和歡樂,那麼如果一次來了七個寶寶呢?那可以說是奇蹟中的奇蹟了!文中這個名叫波比(Bobbi McCaughey)的媽媽在1997年服用輔助藥物懷上了七胞胎,醫生警告過他們一次生七個孩子很危險,但是他們夫妻堅持全部都生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