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黃疸除觀察皮膚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應就醫

新生兒黃疸除觀察皮膚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應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個月大嬰兒延遲性黃疸 經葛西手術恢復良好

一名1個月大的黃小妹妹,赴診所注射疫苗時,被發現有延遲性黃疸情形,因此轉至醫院檢查,經抽血檢查發現直接型膽色素與總膽色素比值>20%,安排住院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膽道閉鎖;所幸及時診斷,黃小妹妹經葛西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則接受定期追蹤中。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710天會逐漸下降

在台灣,每年約有30至40位嬰兒被發現有膽道閉鎖,發生率是全世界第二。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陳緯哲醫師指出,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較為常見,通常第4至5天達到高峰,7至10天就會逐漸下降,而哺餵母乳得嬰兒黃疸期可能較長,但不致升太高,但若發現第3至4週後黃疸仍延遲不退,其中可能是患有膽道閉鎖,造成「病理性」黃疸,需進一步抽血檢查。

新生兒出生60天多注意 皮膚、排便都是關鍵

陳緯哲醫師說明,通常在嬰兒出生60天內除了仔細觀察皮膚,也要注意排便顏色,且應在日光下觀察,建議父母親可拿寶寶手冊的大便卡顏色做比對,只要不是大便卡編號7至9號的顏色皆可當作異常,應進一步就醫檢查,尤其膽道閉鎖的嬰兒容易被誤以為是母乳性黃疸,一旦延誤治療,恐造成肝硬化,嚴重得早期換肝。

早期診斷治療 避免惡化成肝硬化

治療上,可藉由葛西手術,將肝門處已纖維化的膽管及萎縮的膽囊去除,使膽汁可流通至肝外,再取一段小腸直接與含有細小膽管的肝門處吻合,以便接納排放出的膽汁。陳緯哲醫師強調,通常膽道閉鎖宜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原則上在60天以內完成葛西手術,因此家長應多留心,以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十月一起攜手防治乳癌!乳癌治療有進步 降低副作用影響

「精準微脈衝」完美切口 白內障手術成功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曾柏亨/台北報導】安眠藥吃過量,當心小弟弟一睡不起!在科技公司擔任經理的郭先生,自我要求甚高,下班後回家仍不時滑手機收信回覆客戶訊息,工作焦慮導致深夜躺在床上輾轉難眠,需要靠安眠藥幫助入睡。隨著安眠藥劑量越吃越重,一天早上醒來竟發現自己不再晨勃,偶爾性慾一來抱起老婆,小弟弟卻垂頭喪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照顧孩子時,你也常在讚美與懲罰間難以平衡嗎,在 《真實的快樂》一書指出,包括愛、關心、熱情與溫暖,都能無條件給予孩子,讓孩子充滿安全感下,勇敢去探索這世界,但讚美,就得選擇性去執行; 作者馬汀.塞利格曼指出,主要因當孩子發現自己不論做什麼都會得到讚美時,反而會變成被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全民力行防疫,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離等行為外,提升自己身體保護力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攝取進入體內的營養就是增加抵抗力,是使身體機能達最佳狀態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基本的原則就是均衡營養,除平時多在飲食著手外,更要注意或加強某些營養素,才能夠具備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