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黃疸除觀察皮膚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應就醫

新生兒黃疸除觀察皮膚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應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個月大嬰兒延遲性黃疸 經葛西手術恢復良好

一名1個月大的黃小妹妹,赴診所注射疫苗時,被發現有延遲性黃疸情形,因此轉至醫院檢查,經抽血檢查發現直接型膽色素與總膽色素比值>20%,安排住院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膽道閉鎖;所幸及時診斷,黃小妹妹經葛西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則接受定期追蹤中。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710天會逐漸下降

在台灣,每年約有30至40位嬰兒被發現有膽道閉鎖,發生率是全世界第二。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陳緯哲醫師指出,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較為常見,通常第4至5天達到高峰,7至10天就會逐漸下降,而哺餵母乳得嬰兒黃疸期可能較長,但不致升太高,但若發現第3至4週後黃疸仍延遲不退,其中可能是患有膽道閉鎖,造成「病理性」黃疸,需進一步抽血檢查。

新生兒出生60天多注意 皮膚、排便都是關鍵

陳緯哲醫師說明,通常在嬰兒出生60天內除了仔細觀察皮膚,也要注意排便顏色,且應在日光下觀察,建議父母親可拿寶寶手冊的大便卡顏色做比對,只要不是大便卡編號7至9號的顏色皆可當作異常,應進一步就醫檢查,尤其膽道閉鎖的嬰兒容易被誤以為是母乳性黃疸,一旦延誤治療,恐造成肝硬化,嚴重得早期換肝。

早期診斷治療 避免惡化成肝硬化

治療上,可藉由葛西手術,將肝門處已纖維化的膽管及萎縮的膽囊去除,使膽汁可流通至肝外,再取一段小腸直接與含有細小膽管的肝門處吻合,以便接納排放出的膽汁。陳緯哲醫師強調,通常膽道閉鎖宜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原則上在60天以內完成葛西手術,因此家長應多留心,以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十月一起攜手防治乳癌!乳癌治療有進步 降低副作用影響

「精準微脈衝」完美切口 白內障手術成功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www.med7.cn) 雞肉用鹽水泡過後更美味健康?這是真的嗎?沒錯,下面一起來看看關於做雞肉的小妙招吧。 雞肉因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通常是營養健康代表食物,可是平時生活中煮雞肉時,或許大家都遇到過這樣麻煩,不但不易煮爛,而且還會粘鍋,針...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1月號) 醫學美容已成為顯學,「打玻尿酸」已然成為一種日常保養的環節,許多人會定期回廠「保養」,視情況在需要之處補打一點。「做醫美大概是世上唯一一種花錢,卻不希望別人看出的消費行為。」整形外科張立言醫師表示。近年來韓國藝人流行「微調」臉部小瑕疵,主張「美得不知不覺」才是王道,因此很多到診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今天是西洋情人節,許多情侶會共享下午茶或者互送巧克力來表達愛意,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建議民眾在情人節享用下午茶餐點或互贈巧克力等禮物表達愛意時,掌握「挑蔬果、看標示、邀共享」的健康原則,挑選有搭配蔬果的下午茶餐點,選購標示熱量、糖含量或飽和脂肪相對較低的巧克力,與情人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大家都知道要多吃蔬果可以預防便秘;但是,在過年期間,往往是大魚大肉,平常有便秘習慣者,也就難免會舊疾復發。中醫師指出,便秘也分虛實,想要改善便秘,也應辨證論治,才能對症下藥。 當歸地黃可潤腸 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除了含纖維質的蔬果吃太少之外,年紀大了,或是出外旅遊,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