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期療育需家長共支持 走進家庭更有效率

早期療育需家長共支持 走進家庭更有效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身心狀況需要扶持,家長若能及時發覺較嚴重狀況,利用早期療育進行協助,有助於未來成長。不過,許多治療課程及項目並無考量家庭狀況及需求,不僅降低其協助改善生活本意,更產生家庭生活的困難。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語言治療師陳偉明設計由家長參與討論的課程,更能協助孩子自然進步,亦降低家長壓力。

早療過程辛苦 個別家庭狀況亦受忽略

剛滿 2 歲的睿睿,因為流口水、脾氣暴躁和不會說話至醫院就診,經評估後,診斷為全面性發展遲緩,且可能伴有自閉特質,轉介至早期療育單位接受服務,從週一至五每天排滿各式治療課程,儘管積極治療,但卻相當密集而辛苦。

對此,陳偉明指出,其實睿睿和媽媽這樣接受早療的家庭模式已是常態,所有資源針對孩子提供,但卻忽略了家長和家庭需求,反而無助於孩子在自然家庭情境中成長。

融入醫病共享決策概念 家長共論課程有效助童

有鑑於此,近年來國際積極討論「以家庭為中心」、「於自然情境中促進發展」、「作息本位」等議題,希望能讓早療領域更有效協助孩子。

因此陳偉明以「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理念,讓家長共同加入治療課程,並依據個別家庭需求,與家長共同構思每週居家練習計畫;再透過療程中的家訪時間,期望能將早療成效確實呈現。

針對個案設計學習計畫 居家練習提升早療成效

目前針對數個家庭施行此療育模式之後,陳偉明指出,提升了家長對於早療的正確認知,更能自發性幫助孩子在日常自然環境學習;另外也將這樣「家長增能」的早療課程發展出「社會性溝通親職引導技巧」課程,透過共同討論方式,制定出孩子及家長的雙方目標,也教育家長如何居家練習,提升療育效率。

陳偉明呼籲,早期療育充滿挑戰,每個家庭都需要支持、喘息及健康照護,若是讓課程進入家中,必能更有效。而家長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引導者,需要與孩子一同努力。

【延伸閱讀】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導管內視鏡深入膽胰精準診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3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腕隧道症候群是常見的上肢神經疾病,沒想到,竟然與肥胖也有關係!根據一項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大於30的人,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為身體質量指數小於30的1.89倍,因此有肥胖的人要更加小心。正中神經受到壓迫 罹患後要持續...

閱讀詳情 »

感冒問答集 喝咖啡真的可以治感冒嗎? 文.陳詩婷 圖.達志影像 喝咖啡不能治療感冒,不過可以緩解頭痛。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解釋,咖啡含有咖啡因,若有輕微的頭痛時,喝咖啡的確可以減輕疼痛感,這是因為咖啡因具有血管收縮作用,對於因血管膨脹而造成的偏頭痛具有緩解效果,所以很多人在頭痛的時候,喝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其實我本來跟小弟弟沒甚麼交集,但後來轉到我手上後,真的深深為他的勇敢所感動!」對於復發或頑固型的急性白血病患來說,一旦復發就可能代表病情比較難控制,除了持續使用化療藥物,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則是病患可以根除白血病的最後希望。怎麼提升這些病患的移植成功率,成為每個治療的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肌梗塞真要命! 葉克膜手術救一命52歲的空勤總隊吳教官,在隊上待命時因嚴重的左胸疼痛,臨時被送往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旋即陷入昏迷並失去生命徵象,經過電擊、CPR、葉克膜、心導管、加護病房,他的心臟沒有功能將近兩個小時,幸運的是,救人無數、有福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