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智慧防疫登上國際期刊 臺灣經驗國際舞台發光

智慧防疫登上國際期刊 臺灣經驗國際舞台發光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COVID-19疫情可能帶來大量採檢需求,臺中慈濟醫院急診室改裝特殊隔離採檢站,急診科主任李冠儀並將改裝成果,與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公衛博士候選人顏采如及新竹馬偕醫院急診科曾毓淇共同撰寫成「Acrylic window as physical barrier fo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conservation(壓克力窗作為個人防護設備(PPE)保護的物理屏障)」一文,被接受刊登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美國急診醫學期刊),讓臺灣的防疫智慧,在國際舞台上發光。

採檢站的發想 降低感染風險

李冠儀主任表示,這個採檢站的概念是來自於曾毓淇醫師。曾毓淇醫師原本的概念是設置一個採檢專用貨櫃屋,並在貨櫃屋開窗裝上手套,讓採檢人員在貨櫃屋內採檢,與受檢人員完全隔離,除可因應大量採檢需求之外,亦可降低採檢人員在採檢過程中遭到感染的風險。

李冠儀主任則是將這個概念進一步延伸,利用臺中慈濟醫院急診室現有空間優勢,將原本面對室外窗戶玻璃改成壓克力,並在上面開孔裝上手套,不僅成本降低,還可以減少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量,更能保護採檢的醫護人員,一舉數得。

採檢設施設計 推向國際舞台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公衛博士候選人顏采如表示,覺得一定要讓全世界知道臺灣對於COVID-19防疫的智慧與貢獻,立即聯繫李冠儀主任,瞭解採檢設施的設計概念與理念,並徵得曾醫師同意,立即著手撰寫文章投稿,沒想到美國急診醫學期刊收到文章立即接受,顯示該期刊對臺灣防疫智慧的肯定。

李冠儀主任除了感謝院長室及各相關單位全力支持實踐概念,也謝謝兩位合作夥伴,將臺灣防疫智慧推向國際舞台。即使面對未來仍不確定的疫情走向,也希望國際期刊文章的發表,能為全世界疫情帶來正向積極的貢獻。

【延伸閱讀】

三陰性乳癌已擴散該怎麼辦? 醫籲這兩項檢測要做

多發性骨髓瘤惡性高 幸好救命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不少孩子一出生就是個過敏兒,從遺傳、食物、氣溫變化、塵螨、動物毛屑到空氣品質,任何因素都可能加重過敏症狀。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有鼻子過敏的孩童因為鼻黏膜腫脹,呼吸道變得狹窄,而無法順暢呼吸,未來甚至可能演變成慢性缺氧,建議家長一發現孩子有鼻過敏症狀,如鼻塞、流...

閱讀詳情 »

512國際護理師節,南丁格爾女士200歲冥誕!巧遇自疫情以來,全台醫護人員堅守崗位,讓疫情的傷害降到最低,童綜合醫院感謝護理人員,慰勞辛苦,童綜合醫院童敏哲院長更寫了〈致 童綜合醫院護理同仁的一封信〉,表示護理同仁就像兩百年前的南丁格爾女士般,守護民眾健康,為暗夜中的人們,帶來光亮。「手」護民眾的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提到減重這件事,可說是各個世代永不退燒的話題,從10幾歲的青少年,一直到50、60歲以上的年齡層,不管是為了美觀或是健康,加上五花八門的減重方式推陳出新,讓每個想要減重的人躍躍欲試。 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趙世晃表示,在他的門診中有3位好友相約一起來減重,透過手術的幫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南市小池(化名)前年高中畢業後,下嘴唇開始長0.5到1公分不等的水泡,之後擴散到全身,加上過敏體質,全身癢痛,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經由當地皮膚科切片確診為類天皰瘡,持續使用類固醇治療和免疫調節劑,產生肥胖及月亮臉,療效不佳。轉至大林慈濟醫院就醫住院,經過敏免疫風濕科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