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天嗯嗯還是得痔瘡? 縮短排便時間可避免

每天嗯嗯還是得痔瘡? 縮短排便時間可避免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俗話說,十男九痔,也有人說,十女九痔,可見大家都為痔瘡所苦;台安醫院直腸外科糠榮誠醫師表示,痔瘡是指附在肛門上用來控制排便的一塊肌肉,是一種血管組織。然而,關於為何產生痔瘡的理論有許多學派,目前較被接受的是肛門受力太大所致。試想,我們久站之後,腳很容易會長靜脈曲張,同樣的,長時間蹲著或坐著用力排便,也很容易使原本就長在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膨大凸出,這就叫做痔瘡。

糠榮誠醫師解釋,當食物進入大腸,它一邊吸收水分一邊製造排泄物,大腸的肌肉利用收縮的動作把排泄物推向直腸,當糞便到達直腸時,由於大部分的水分已被吸收了,因此糞便變硬。當大腸吸收了太多的水分或者大腸的蠕動變慢時,糞便因通過大腸太慢而變得又乾又硬。所以肛門就要施加較多的壓力,就容易造成痔瘡了。

為何每天排便還是會得到痔瘡?糠榮誠醫師說,許多國高中生喜歡在排便的時候打電動,一關接著一關,導致排便時間拉長,肛門受的壓力過大時,就會得痔瘡!曾收治過每天都排便還是得到痔瘡,因為排便時喜歡滑手機,一滑就是半小時,長時間向肛門施加壓力,血管突出時就容易得痔瘡。

糠榮誠醫師叮嚀,除了長時間排便容易得痔瘡外,孕婦與肝硬化患者也都是痔瘡的高危險群。孕婦因子宮內有胎兒壓迫到媽咪的骨盆腔靜脈,骨盆腔部位的血管因為受到壓迫導致血液的回流受阻,導致血液要回流至心臟不易,就容易得痔瘡;而肝硬化患者因肛門靜脈升高,肛門的血液循環不容回流,所以也是痔瘡的高危險群。醫師建議,避免得到痔瘡的不二法門就是縮短排便時間(十分鐘以內),平時多吃蔬果增加膳食纖維。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395

相關推薦

胃潰瘍、腸胃炎等胃病發作時該怎麼吃,才不會增加腸胃負擔,一直以來都是民眾熱烈討論的議題。而近來通訊軟體上就出現,小米粥能養胃,有胃疾問題者可多吃的說法,引起不少長輩轉傳。但小米粥真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嗎?中醫師表示,小米、梗米、薏米等穀類確實有養胃的功效,但養胃要吃對方式,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胃痛患者都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假期間飲食沒節制,日夜作息不正常,過完年,驚覺肚子多了一大圈!醫美診所謝詠欣醫師表示,每到年後看診,時常聽見門診患者後悔自己在年假期間太過放縱,毫不忌口的飲食與顛倒作息,稍不注意體態已悄悄發福。仰賴醫美科技的進步,告別脂肪已非難事。腹腎肌肉量少 易養大脂肪細胞醫師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田柏升報導】如果您有段時間很high很有幹勁,過一段時間又突然很憂鬱低沉,當心可能是躁鬱症上身。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張維紘表示,躁鬱症和憂鬱症都是情緒的疾病,躁鬱症最大的特徵,是大部分躁鬱症患者會同時合併躁期和憂鬱期,而憂鬱症則以憂鬱期為主。在躁期的時候,患者會有情緒起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多吃蔬果有益身體健康,甚至也有益心理健康!英美團隊分析4萬名英國人飲食發現,吃較多水果的人,心理問卷評估結果較好。每天額外攝取1顆拳頭蔬菜,和每月額外散步8天的身心益處相當。研究作者,利兹大學博士Neel Ocean表示,蔬果非醫療替代品,卻是改善身心健康的簡單方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