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洗腎慢性病患染疫恐增死亡風險 日本專家教你護腎飲食

洗腎慢性病患染疫恐增死亡風險 日本專家教你護腎飲食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台灣新冠疫情發展至至今,已有超過600人死亡,絕大部分都有慢性病史,腎臟病須洗腎病患占了非常大比率,腎臟一旦發生病變就很難有恢復機會,保護與維持腎臟現有功能,降低發生腎衰竭機會,除了就醫接受治療外,飲食也非常重要,鹽分、蛋白質、鉀、磷、 熱量等攝取方式就相當重要。


腎臟微小血管多飲食要清淡 高血壓對腎臟傷害風險高


腎臟具有非常多微小血管,高血壓很容易傷害腎臟血管,增加腎臟病發生機會,日本大阪大學腎臟內科學教授猪阪善隆建議,飲食中鹽分攝取太高,容易增加高血壓風險,1天最好能維持在3克至6克,但日本相關調查發現,日本人1天鹽分攝取量,男性11.0克,女性9.2克,開始習慣口味淡會比較好。


蛋白質分解由腎臟排出 魚肉蛋攝取有限制


蛋白質是身體必要養分,但在分解後產出含氮廢物,需要經由腎臟過濾排出體外,如果蛋白質攝取過量,很有可能增加腎臟負擔,因此已確診腎臟並患者,蛋白質攝取要有限制,腎臟病第3期患者,日本標準體重1公斤可攝取0.8至1.0克蛋白質,第3期以上1公斤標準體重,可攝取0.6至0.8克蛋白質。


日本計算標準體重,採用身高(公尺)X 身高(公尺)X 22,如果160公分,也就是1.6 X 1.6 X 22 = 56.2,在換算成蛋白質可攝取的克數,並且不僅是肉類與魚類常見蛋白質來源,白飯或麵包等主食的蛋白質,也要計算在內,攝取蛋白質計算必須非常嚴謹,每1餐都應該確認所有食物的蛋白質含量。


白飯與麵包都有蛋白質 主食選擇要小心


第3期腎臟病患者,限制蛋白質要注意不只是肉類與魚類等,白飯與麵包也會有蛋白質,例如白飯1碗(180g)就會有4.5g蛋白質,如果把吐司麵包切6片,1片麵包也會有5.6蛋白質,1球麵(200g)也會有9.6g蛋白質,因此各種食物內含蛋白質,慢性腎臟病會者一定要非常注意。


熱量與鉀鋅過量增加腎臟負擔 加工食品諮詢營養師


每天適當熱量攝取,會根據標準體重與活動量都有不同,攝取熱量超過活動量,體重增加也是慢性腎臟病惡化重要因素,如何控制熱量攝取,不讓體重增加,否則也是增加腎臟負擔;另外,微量元素鋅也會靠腎臟代謝,3期腎臟病每天不能超過2,000毫克,3期腎臟病則不能超過1,500毫克。


微量元素鉀也是靠著腎臟代謝,由尿液排出體外,如果在慢性腎臟病第3期患者,1天鉀攝取不要超過2,000mg,如果已經在第4期1天不能超過1,500mg,另一方面,微量元素磷攝取過量,對血管也會有負面影響,近期食品添加劑含磷量上升,加工食品要特別注意,腎臟病患飲食一定要根據病情詢問營養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衝擊經濟生活壓力大 每天2包菸和老婆上床慘了!
▸疫情來襲企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何修榕提出5大關鍵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防疫前半場,我國表現優異,本土個案還是維持零星散發,但感染源不明案例持續增加,哪些場所潛藏最多病毒風險呢?感染科醫師認為,密閉空間內的塑膠表面風險最高,例如:捷運、公車、高鐵等座椅及手把,就相當危險,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感染科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北區再增無來源新冠肺炎(COVID-19)個案,社區感染恐掛警戒!北部目前幾乎囊括大多數無來源新肺炎感染者,特別是日前發布的工作室老闆(第268例)、師大學生(第322例)、社區女保全(第336例),與新增第379例女性患者,無來源患者逐漸出現,台灣是否要大規模展開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緊繃,讓許多慢性病患者不敢就醫領藥。但相關研究發現,慢性病患者一旦罹病,致命風險偏高,又以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高,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慢性患者務必規律用藥,控制血壓血糖。   王英偉指出,不要讓血壓忽高忽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國內一名4歲男童確診新冠肺炎,就讀幼兒園已停課,引起不少家長擔心小朋友會感染病毒。因此,「防疫大作戰」也成了許多幼兒園所的重點項目,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早期療育中心更舉辦「洗手小超人,打倒惡病毒」活動,以知性務實的內容搭配溫馨氣氛,傳達正確的防疫觀念。 早療中心話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