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現代人壓力太大,都是因為「這一點」惹的禍!擺脫煩惱或壓力的有效祕訣,看這篇就對了...

煩惱或源源不斷的壓力,源於自我要求過高的完美主義

 

煩惱多或壓力大的人通常不知道自己是「完美主義者」(自我要求過高)。

而且,完美主義傾向愈強烈的人,愈不認為自己是完美主義者,還會謙卑地予以否認:「不不不,我才不是那種人呢!」然而,不少人否認時也會再加上一句:「不過常有人這麼說。」

旁人眼中極度完美主義的人說自己「才不是那種人」,這是理所當然的反應。正因為自我要求過高,從那個人心中對「完美」的定義看來,總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有不足之處。

現代人壓力太大,都是因為「這一點」惹的禍!擺脫煩惱或壓力的有效祕訣,看這篇就對了...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因為自我要求過高,從那個人心中對「完美」的定義看來,總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有不足之處。

 

那麼,煩惱或壓力又是什麼呢?

那些都是「心結」。

當然,有些人的煩惱來自生病或經濟壓力,但多數的煩惱都是心結所致。

「明明想這麼做」卻礙於「但我應該這樣才行」的心結,引發擔憂或不安,害怕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苦惱糾結於「無法兩全其美」。

 

「我應該要這樣」的理想與「但我只能這樣」(實際程度只有這般)的現實,兩者之間的差距過大,形成了沉重的心結。對他人也是如此,認為「對方應該這樣才對」的想法往往成為怒意或責難的原因,令自己陷入痛苦。

如前文所述,「煩惱多或壓力大的人,往往有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理由就在此。

 

也就是說,「我應該這樣才行」的自我理想過於不切實際。由於無法彌補「可惜我只有這般程度」的現實落差,才會造成自己終日煩惱痛苦。

 

煩惱或壓力源源不斷、無法接受自己、心裡老在批評別人,有這些傾向的人,多半是「我應該這樣才行」的自我理想過於不切實際。

他們硬要扭曲原本的現實,強迫自己符合「應該要這樣」的形象,為了對抗現實而陷入苦戰。因為過度勉強而感到吃力,導致煩惱叢生。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想:「可是,認同現實難道不會就此失去上進心?」

重點來了!這樣的想法正是我們過去深信不疑的「自我設限」!

不過,有這樣的想法不是那個人的錯。

上進心強烈的人,包含過去的我在內,基本上都是被父母寄予過高的期望,在被否定的環境下成長,真正的自我得不到認同;或是經歷過某些挫折,了解到自身的不足,無法肯定自己;又或是本來就是拚命三郎的個性,為了達到理想而「過度偏執」。

 

再者,由於他們一直以來都是用那種心態逼迫自己,才得以順利達成目標、逃避不安,一想到要擺脫那樣的想法或心態,難免會感到恐懼。因此才會產生自我防衛的心理,不禁脫口說出「可是,那樣難道不會就此失去上進心……」之類的藉口。換言之,當新的想法出現時,內心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抗拒感。

 

 

「應該這樣才行」的執念,讓人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

執著於「應該這樣才行」的完美主義者,為了擺脫煩惱或壓力,一心只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殊不知,這樣反而會讓自己朝著錯誤方向前進,背離可以獲得解脫、放鬆的正道。

他們一心以為只要消除自身的缺陷,一切就會變得順利,因為受制於這種想法,因而漸漸地抹滅、扭曲了原本的自己。

像這樣強迫自己,煩惱非但不會消失,還會變得更加痛苦。而且,用相同的想法看待他人和這個世界,煩惱也將無限擴大。

現代人壓力太大,都是因為「這一點」惹的禍!擺脫煩惱或壓力的有效祕訣,看這篇就對了...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容易被他人言行傷害的人,大多數沒有察覺自己的傷往往是源自理想過高、「應該這樣才行」的自我限定想法。

 

 

其實,容易被他人言行傷害的人,大多數沒有察覺自己的傷往往是源自理想過高、「應該這樣才行」的自我限定想法。

有些前來諮詢的患者會說:「被別人那麼說,令我大受打擊……」「一直聽到別人的炫耀,讓我很沮喪……」進一步細問,這才發現他們對別人也抱持著「對方應該這樣才行」的思考。

 

也就是說,那些人心中暗暗期待對方「應該這樣做」,例如「不該說那些話」或「我想聽的是這樣的話」等等。但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因為無法接受現實與自己的理想之間的落差,「應該這樣才行」的想法產生了強大的作用力,讓人忽視造成心傷的主因源於自我限定的思考,使你陷入容易心碎受傷或經常刻意醜化他人的狀況。

像這樣,硬要扭曲無法否定的事實,久而久之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如同滾雪球似地愈滾愈大。

 

若想真正地擺脫煩惱或壓力,勉強自己達到高標理想並非解決之道,相反的,跳脫「應該這樣才行」的自我限定想法,接受既有的現實才是正確答案。

試著想像一下,那種感覺就像是,讓位於最高層的自己(理想)往下移動,別再逼著底層的自己(現實)吃力地往上爬。

這正是擺脫煩惱或壓力的有效祕訣之一。

 

讀到這裡,各位有何想法呢?是否讓你聯想到自己或某人,覺得心中豁然開朗,或是有了新的啟發呢?

 

想要擺脫煩惱,進一步發揮內在的真正實力,必須先修正導致心結的偏執想法,接受、認同並喜愛既有的自己(現實的自我)。這一點非常重要,請先確實做到這件事。

只須放鬆心情,完成本書接下來教你的各項步驟即可。

你將對自己今後的變化樂在其中。

因為,變得更輕鬆之後,你會更喜愛真正的自己,這些步驟將幫助你成長,進而發揮原本的潛能,實現願望、獲得幸福!

 

 

現代人壓力太大,都是因為「這一點」惹的禍!擺脫煩惱或壓力的有效祕訣,看這篇就對了...

本文摘自野人文化《不受傷的練習

 

【更多內容請上野人文化粉絲專頁;本文由野人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正向心理學家索妮亞‧柳波莫斯基繼《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另一傑作 破除傳統,打破迷思,透過練習,構築更幸福的人生! 綜合心理學研究成果,讓讀者可以更科學地過快樂的生活! 「只要__(請自行填入空格),我就會快樂。」 「當__(請自行填入空格),我就無法快樂。」 我們相信,如果現在不快樂,當理想的工作或M...

閱讀詳情 »

自序 快樂的迷思 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達到某些人生中的成就(如結婚、生小孩、找對工作、有錢),就會讓我們永遠快樂;而某些人生中的失敗或逆境(比如身體出狀況、沒結 婚、沒什麼錢),會使我們永遠不快樂──我將這些看法稱之為快樂的迷思。儘管有許多證據顯示,一個人能不能幸福並不是依循這些過度簡化的二分法原則,...

閱讀詳情 »

一個人快不快樂,有50%由基因決定,有10%因境遇而起,還有40%可以透過行為和想法增進我們的快樂! 加州大學正向心理學權威劃時代的經典之作 以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提出十二個有效增進快樂的方案 即使你有憂鬱基因,還是有40%的自主權,讓自己快樂起來 把甜甜圈裝進你提袋,快樂隨身攜帶   《天...

閱讀詳情 »

破除大眾對快樂的迷思 迷思一:快樂必須「尋找」如果你今天不快樂,明天也不會快樂,快樂不必向外「尋找」,我們可以透過選擇改變與管理心境讓自己快樂起來。快樂只須內找,不必外求。 迷思二:境遇改變才能使我們更快樂我們無法重現昔日的快樂情境,但過去讓我們快樂的元素,現在也在我們手上,等著我們加以利用創造未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