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看診時不知該如何提問? 這些話必說!

看診時不知該如何提問? 這些話必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您是否在就醫時,常出現「腦筋一片空白,到底要跟醫生說什麼?」、「醫師為什麼不幫我排檢查呢,該換醫院嗎?」、「手術前到底要問清楚哪些問題?」等困擾。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和北市聯醫消化外科許文章醫師建議,可以針對症狀寫好小抄,或攜帶過往就醫資料;另外,醫師可能要花更多時間來觀察病況變化,才能正確診斷,可能與患者期待不同。

謹記5項重點 不漏說病情 

有些民眾就診時會不知道該跟醫師說什麼,或是不擅表達身體不適症狀,如高齡者或幼童。醫師建議,就醫前可事先準備小抄,掌握五項重點:1哪裡不舒服;2不舒服症狀有多久;3症狀在什麼情況會變嚴重、什麼情況會減輕;4症狀是否有變化;5過去病史等,最好由一位熟知病人狀況的「關鍵家屬」陪同就醫,有助於幫助醫師了解病人情況。

此外,前往不同院所就醫時,可攜帶過往的就醫資料,例如門診紀錄、病歷摘要、檢查報告等,幫助醫師診斷參考。

治療方法3提問 對症下藥健康到

在討論治療方式時,大多數醫師非常希望病人問問題或表達想法,這樣才能針對不了解的地方進一步溝通,讓病人安心。但許多病人常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問起,或是不知如何把資訊帶回家與家人討論。面對這種情況,醫師提到,至少要問3個問題:「治療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不做會怎麼樣?」、「有沒有其他的治療選擇?」,以利了解各種治療的優缺點及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診察檢驗有順序 病症評估更準確

有時候醫師不見得會馬上告知診斷結果,或是立刻安排特定檢查,這可能與民眾期待不同,有些病人甚至急著換醫師。醫師舉例,以「喘」的症狀為例,導致「喘」的可能病因極多,醫師會先透過問診和理學檢查把可能病因範圍縮小,有初步診斷方向後,再視需要選擇適當的檢查去證實或排除猜測;不過,當症狀不明確或資訊不足時,醫師可能要花更多時間來觀察病況變化,才能正確診斷。

【延伸閱讀】眼屎流目油眼疲勞 都跟肝臟健康有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46歲女性主管,由於工作壓力大,情緒長期不佳,而且時常頭痛、失眠,當另一伴想要求歡,也經常陰道潤滑不足導致疼痛,開始排斥性生活;就醫才發現,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副交感神經功能受影響,讓性愛不協調,經治療平衡自律神經,性生活逐漸恢復,其他症狀也都逐漸緩解。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新北報導】國小1年級男童,3歲時雖然反覆氣喘卻沒有規律使用藥物控制,這幾年來只要感冒發燒就會出現咳嗽、喘鳴甚至呼吸急促的情形,時常需要至急診報到。今年秋天時又因喘鳴和呼吸急促到醫院急診就醫,在醫師藥物控制下,急性症才獲得舒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柏亨/台中報導】台中1位70歲李伯伯,預計年底赴美探視兒孫,但上月初才因深層靜脈栓塞掛急診,術後雖無大礙,家人仍擔心他出國期間發生意外,帶著李伯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經評估心血管狀況及慢性病控制後,判斷恢復良好,才讓家人放下心中大石,李伯伯也能玩得盡興無負擔。   亞洲大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發展遲緩的幼童常會因為生理上問題,在動作、認知、社會適應、心理、情緒發展等方面的成熟速度較遲緩,除了家長應早期發現,積極安排孩子做專業的療育課程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增加孩子的各種感官刺激以及生活經驗,協助孩子自我探索。為此,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早期療育中心於16日,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