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睡不好全怪你太負面? 研究:越樂觀的人睡眠品質越好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要擁有好睡眠,可得先有好心情!董氏基金會今(9)日引用國外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樂觀與更好的睡眠有顯著正相關,研究發現,越樂觀的人睡眠品質越好、睡眠時間也越長。專家也提醒,其實樂觀是可以練習的,有助讓自己擁有更好的健康狀態。

這一項由伊利諾伊大學學者所進行的研究,共針對3500名、年齡介於32到51歲來自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加州奧克蘭、芝加哥以及明尼阿波利斯的成人進行,分別透過整體睡眠質量和時間進行評估,另有部分參與者參加芝加哥輔助睡眠研究,透過連續3天配戴監測器,收集睡眠長度、睡著的時間和睡不安寧的數據。

研究結果發現,越樂觀的人越覺得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每晚睡6到9小時),其中有7成4的人自認沒有失眠症狀,且白天嗜睡的情況也較低,且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的樂觀分數,擁有良好睡眠品質的機率就會增加78%。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樂觀與悲觀雖常是個性所造成,但樂觀是可以練習的,例如遇到事情的當下若感到悲觀、無望,不妨問自己「有這麼糟糕嗎?」、「是我想的太負面了?」、「換個想法會如何呢?」都是很好的自我提醒及練習正向思考的方法。

通常越睡不著,越會想到煩心、不好的事。一旦發現自己陷入負向情緒,專家建議,應提醒自己多想愉快的事情;若因為擔心事情做不完而影響睡眠,也不如起身用筆記下,避免一直掛心。

葉雅馨提醒,睡眠環境與氣氛的營造很重要,最好避免因為燈光、電視聲響、睡前喝牛奶攝取過多水分需起床如廁而影響睡眠,若翻來覆去都睡不著,可透過冥想,想像一大片草原、一望無際的海洋、日落微光等令人放鬆的景象,切忌起身運動,反而產生令人提神的正腎上腺素更無法入眠。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指出,儘管研究只有部分參與者使用睡眠檢測儀進行監測,在客觀監測數據上並未發現有統計差異,但因為樂觀的人對自己睡眠狀況的主觀感受較為正向,可能是樂觀的人確實睡得比較好。但不論結果為何,皆顯示越樂觀的人對自己的睡眠品質感到越滿意,而好的睡眠有益於穩定情緒、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2個月大嬰兒屁股長「菜花」?! 醫師直指口水竟是凶手

下半年疑似食品中毒通報案比去年同期多 3大高風險食物要小心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許多寶寶在長牙階段常因牙肉疼痛而哭鬧,有些家長會自行購買國外含有「苯佐卡因」成分的出牙舒緩凝膠或噴劑,塗在寶寶牙齦,希望減輕不適感。不過,食藥署警告,國外文獻發現,這類產品無助於治療口腔疼痛,甚至可能引發罕見但嚴重的「變性血紅素血症」。 美國FDA已禁止含「苯佐卡因」成分的非處方口腔止痛藥品使用於...

閱讀詳情 »

《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今年1月6日正式上路,成為亞洲首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只要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民眾,即可透過專業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患者對於病情、醫療風險有知情與選擇的權利,新法上路後,不但能尊重病人的醫療自主,也有益於促進醫病關係和諧,避免糾紛。 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理...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白天忙不停,再加上晚睡、熬夜,隔天工作哈欠連連,已成為上班族生活的日常。醫師警告,經常打哈欠可能不只是睡不飽的問題,更可怕的是身體缺氧背後所引發的猝死、腦中風、癌症等致命危機。 台灣整合口腔矯正醫學會理事長趙哲暘表示,人靠呼吸維持生命,正確來說是無法離開氧氣,尤其大腦耗氧量為全身...

閱讀詳情 »

台北慈濟醫院於全球牙周健康日(5/12)前夕,與台灣牙周病醫學會共同舉辦「擁有健康牙周,享受美麗人生」記者會暨衛教講座,牙科部醫師就牙周病的病因與對身體的影響作說明,並提供口腔清潔衛教示範。現場民眾在醫師詳盡解說與示範後,對牙周病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透過提問,釐清牙齒保健正確觀念。 63歲的周先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