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明明體重正常、四肢纖細,但確有一個與身材不相稱的小肚肚?中醫師表示,惱人的小腹問題,可能是腸胃消化功能不佳、便祕纏身的徵兆。想要一甩腹部贅肉,忙碌的上班族,不妨可適度養成按摩腹背對應穴位的習慣,就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提升代謝,讓小腹重拾平坦的好方法!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小腹外凸、脹脹的好難受?可能是便祕惹的禍

田宜民中醫師在其著作《拍拍瘦:跟著美女中醫這樣做淋巴排毐.消除水腫.局部塑身.擊退橘皮》一書中提到,便祕應該是不少上班族女性共同的祕密困擾,不僅無法天天順利如廁,即使有便意,卻至少得待在廁所10分鐘以上,才能有成績。長期便祕的結果,不但小腹容易外凸,肚子也會時常感到鼓脹不適,影響注意力。

其實,想要改善便祕問題,除了養成均衡飲食、補充高纖蔬果的習慣,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系統功能。適度遵照中醫理論,拍打相對應的穴位,也是有助整腸、疏通腸道,找回好身材的保養方式之一。

跟宿便說掰掰!中醫師:按對4穴位效果好

至於具體做法該怎麼做?田宜民中醫師分享,民眾可取自己喜愛的精油、按摩油,約10元硬幣大小分量於手掌上,接著雙手摩擦生熱,並以手指指腹或魔法拍拍棒的方式輕拍下列4大穴位,就是很好的自我保養選擇: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大腸俞穴位於後背處,取穴時先彎腰,找到第四腰棘突起下旁開1.5寸,約兩根手指頭寬,略和骨盆側脊的最高點相平。(圖片/幸福文化提供)

★大腸俞穴

取穴方法:大腸俞穴位於後背處,取穴時先彎腰,找到第四腰棘突起下旁開1.5寸,約兩根手指頭寬,略和骨盆側脊的最高點相平。

好處:大腸俞穴可以改善消化、腹瀉、腹脹、腸炎等症狀。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2寸處,大約是三根手指頭的位置,左右各一。(圖片/幸福文化提供)

★天樞穴

取穴方法: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2寸處,大約是三根手指頭的位置,左右各一。

好處:天樞穴可以改善脾胃小毛病,以及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瀉、腹脹等症狀。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大橫穴位於肚臍旁開4寸處,大約五根手指頭的位置,左右各一。(圖片/幸福文化提供)

★大橫穴

取穴方法:大橫穴位於肚臍旁開4寸處,大約五根手指頭的位置,左右各一。

好處:大橫穴可以有效緩解便祕、腸道不適等症狀。

肚子總是鼓鼓的?小心便祕作祟,按對4穴位KO小肚肚好暢通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1.5寸處,大約是兩根手指頭。(圖片/幸福文化提供)

★氣海穴

取穴方法: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1.5寸處,大約是兩根手指頭。

好處:氣海穴可以促進腹部氣血循環、改善腸道不適、胃下垂等症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613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連續4日沒有本土病例,似乎讓許多人小鬆一口氣,今(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口氣公布4名本土個案,包含確診即死亡個案(第907例),病毒來源是第863例(10B護理師),此家庭群聚目前有6名感染者,台灣間隔8個多月再增新冠死亡;同時,新增第908例目前疫調確認是第8...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孕媽咪的營養狀況與胎兒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在懷孕的過程中,懷孕婦女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量,以供胎兒生長,此時鐵、葉酸及維生素B12攝取不足,易產生孕期貧血情形,造成孕媽咪頭暈、倦怠及胎兒生長發育延遲、早產風險增加。懷孕婦女 八成鐵攝取不足、九成葉酸未達量根據國民健康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連續4日沒有本土病例,似乎讓許多人小鬆一口氣,今(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口氣公布4名本土個案,包含確診即死亡個案(第907例),病毒來源是第863例(10B護理師),此家庭群聚目前有6名感染者,台灣間隔8個多月再增新冠死亡;同時,新增第908例目前疫調確認是第8...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馬術不只是運動,也可用來做復健?一名近5歲的蔡姓女童,在出生11個月大時才會翻身,比一般嬰兒慢了4個月,家長憂心如焚,帶著她全臺四處求醫,但都查不出發展遲緩的原因,去年開始接受3個月的馬術治療後,原本站不穩、容易跌倒的她,現在能在媽媽的扶持下,挺直地站在馬背上匍匐前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