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亭蓉報導)

寒流來襲,加上季節交替冷熱交換頻繁,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助理教授詹益欣表示,當溫度劇降或溫差過大時,血管跟著收縮易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機率。最近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患者增加三至四成,而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引起,提醒心房顫動患者應注意保暖,並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降低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症狀不明、難早期發現 恐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兼教授郭啟泰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症狀不明顯,較難早期發現,患者往往因血栓流至腦部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才發現自己是心房顫動患者;更可怕的是,心房顫動中風患者比其他型態中風者,住院時間更長,失能狀況更嚴重,死亡率更高。

傳統抗凝血藥缺點多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已大幅改善

郭啟泰醫師指出,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以往多使用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但卻有許多缺點,除藥物起始作用慢,患者還必須定期回診監測血液,加上服藥時有多種禁忌,易與含維他命K的食物及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出血副作用高,致使多數心房顫動患者未能妥善服用藥物,降低藥物預防效果。
所幸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問世,大幅改善傳統抗凝血藥物治療限制,藥物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情形低,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服藥順從性。

詹益欣醫師說明,林口長庚研究團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長達18年的研究顯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與傳統抗凝血藥物(wafarin)相比,在減少出血以及腎損傷等效果,都明顯提升!使用dabigatran,顯著降低38%缺血性中風發生、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降低42%、顱內出血發生率減少56%、死亡率降低55%,且無論有無慢性腎臟病病史,使用dabigatran,皆能降低急性腎損傷機率約四成。

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反轉劑將取得適應症! 不必再憂心緊急手術大出血

詹益欣醫師補充說明,以往使用抗凝血藥物總擔心,遇到緊急手術或嚴重出血無法即時回覆凝血功能,將出現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所幸現今已有具專一性的反轉劑問世。以往使用在傳統抗凝血藥物用來回復凝血功能的凝血酶複合濃縮物,30分鐘內回復正常凝血值比例僅55%至62%,回復速度比例不高;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的專一性反轉劑(idarucizumab)可使88-98%的患者在數分鐘內反轉抗凝血藥物凝血功能,且與使用凝血酶複合濃縮物相比高出350倍結合程度,更能有效反轉抗凝血作用,台灣預計2017年3月取得適應症,為心房顫動患者帶來福音。

郭啟泰醫師呼籲,心房顫動為心血管重症高風險因子,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建議中老年人應定期接受檢查,預防腦中風發生,同時提醒心房顫動患者在寒流來襲或季節交替時,除按時服藥外更應注意保暖,降低發生中風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研究作證:美國科學家對近6000名男女進行了40多年的跟踪研究,發現長壽者通常擁有較大的握力。英國研究人員分析了5萬多人的健康資料後得出類似結論,握力最弱者在跟踪調查期間的死亡風險比握力最強者高出67%,握力每增加1公斤,死亡的風險減少大約3...

閱讀詳情 »

     膝關節是人體運動鏈的關鍵環節之一,同時也是人體內最複雜的關節。跑步時,膝關節除了要承擔體重的重壓,還要緩衝來自地面的衝擊,因此跑步所引起的膝關節損傷多為慢性過度使用損傷,其中以髕股疼痛綜合徵又稱跑步膝最為常見。     ...

閱讀詳情 »

第一部分:一種你不了解的工具 你感覺肌肉酸痛、緊張、疲勞?你經常做伸展運動,卻沒有效果。你降低了訓練重量,嘗試了康復訓練,甚至採用了熱水浴。你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深入的、有效的軟組織治療。如果現在能夠接受一下按摩,那就太棒了。問題在於,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有錢去接受軟組織治療。想找出一種便宜、有效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