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膝蓋痛有救了!只需要人人家裡都有的.....超實用必知!(歡迎為家人收藏)

膝蓋痛有救了!只需要人人家裡都有的.....超實用必知!(歡迎為家人收藏)
我在三、四十歲時,膝蓋骨痛得很厲害,上幾級台階都要扶牆而行,醫生診斷為膝蓋骨變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質增生。


醫生還說沒有什麼特效藥,這是人開始老化的常有病,給我開了些風濕止痛藥。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空腹服了這種葯,結果胃痛大發作,又痛又吐,上醫院打了二瓶吊針才好,原來這種葯空腹不能服。後來,還聽說這種葯吃多了對腦子有影響。一氣之下,我把這些葯全丟了。



膝蓋骨還是痛,塗了好多止痛藥和什麼藥酒之類東西也不行,開始硬撐著,後來硬撐也不行(因為那時沒退休,每天都要上班)。下班回來,我抱着腳在床上哭。一天,一位大姐告訴我一個單方,要我把粗鹽炒熱,用布袋裝着熱敷,說可能有好處。老公費了很大勁,才從一個小縣城買回了幾斤粗鹽。我把一條舊棉毛衫褲剪掉一個褲腳,一頭扎一個死結,一頭留活結,做成一個布袋子。把一斤多粗鹽炒得很熱,裝到袋子三分之二的地方,然後把袋口紮緊。我坐在床上,把腿伸直,把袋子放到膝蓋上,立刻熱乎乎的,好舒服呀!因為袋子只裝三分之二,所以翻動起來也很隨意,太熱了就翻一翻。鹽可以反覆炒,一直到黑為止,然後再換新的鹽。


我很高興,還把鹽送給與我有同樣病的朋友。粗鹽一下子就用完了,我又不想再麻煩老公,就用等量的大米和鹽混合炒,還加點生薑和蔥頭(生薑切成片,蔥頭連須一起)。我知道,鹽有消炎的作用,米是良性的,有益五臟,在這裡與鹽一起用,還起到一個疏鬆細鹽的作用(否則細鹽會結板)。而姜和蔥頭則能驅風散寒。這四樣東西一起炒熱就會有消炎活血去風濕,作用更好。這樣,我在熱敷時,連房間里都充滿了香味。我每天熱敷一次,覺得很舒服時也會熱敷二次。大約只一周時間,我的膝蓋骨就一點都不痛了。

為了徹底根治這個病,在不痛的時候,我每天堅持做自編的膝蓋操:雙手摀住膝蓋,順時針轉三十六圈,反時針轉三十六圈,從前面分開往後面合起來做三十六圈,再反過來從後面分開往前面合起來做三十六圈,最後再拍三十六下。這個操我堅持做了很長一段時間(大約有二、三年之久)。後來膝蓋骨一點都不痛了。一直到現在都很好。


我的腰椎盤穾出病發作,也是用這種方法,米和鹽混合炒熱,熱敷。長期睡比較硬的床墊,在腰不痛的時候常活動活動腰,左扭扭,右扭扭。但每邊次數都一樣,所以到現在我的腰也很少痛。

膝蓋痛有救了!只需要人人家裡都有的.....超實用必知!(歡迎為家人收藏)


準備五六斤粗鹽(俗稱大粒鹽),一大塊姜(姜的用量依人而異,風濕的,能忍受的,可以用一斤,最少2兩),一棵大蔥白,一個裝鹽的布袋子(毛巾做的也行,透氣要好)。把姜和蔥切片,鹽可以重複用,姜可以反覆用兩次,蔥用後棄之,下次再用新的。鹽,可用鍋炒至啪啪響,大約耗時10分鐘,倒在姜蔥片上,然後揀出姜蔥片,將鹽裝入布袋,即可熱敷。


如果家裡有微波爐,則省事得多,溫度低檔5分鐘即可,可隨時加熱,那姜蔥片就直接與鹽一起裝入袋中再放微波爐加熱,取出後熱敷。這裡要注意的是,為避免燙傷,在布袋上多放幾層毛巾、小墊子等,然後隨着溫度的下降一層層往下撤,如果感覺不夠熱,可讓家人幫助再次加熱。如果你採用仰卧姿勢自己操作,鹽袋下面要墊一層塑料,以免弄濕被褥。還有,熱敷部位的順序,一定是從小腿開始(此處可以直接把小腿擔在鹽袋上),然後一點點往上移動,尤其是後背的各穴位,不能落下,直至大椎,別忘了,最後再轉到正面小腹處熱敷,這樣,全身的經絡基本上就都打通了,病痛也就離你而去了。這種療法,即使是正常人,也應該作為保健,經常使用,尤其是秋季,更需要熱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美國2016年公布2015~2020美國飲食指南,建議美國民眾調整飲食習慣,選擇更健康的飲食。美國政府每五年會更新一次飲食指南,由專家們根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新的飲食建議。飲食指南最重要目的是提供健康的飲食模式,幫助每個人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最適當的食物與飲料,組成適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50多歲婦人,從年初開始出現視力模糊現象,甚至有複視症狀,原以為是老花眼導致,直到赴醫院檢查後,卻發現罹患胸腺瘤,經過醫師評估和家屬討論後,採以達文西機器手臂治療,所幸順利切除胸腺瘤,術後恢復良好,三天後,婦人已順利出院。 婦人罹患胸腺瘤 引發重症肌無力症狀 這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天氣轉涼又是流感好發季節!10月1日開始,全台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接種,50歲以上成人及國高中生,也都可以免費接種。醫師指出,許多民眾可能自認身體硬朗不願意接種,恐怕不是正確觀念,流感病情嚴重、傳染快速,千萬不可輕忽,儘快接種才是上策。 50歲以上流感高風險群 新北市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青少年男女偷嚐禁果,要買保險套,還是避孕藥,都害羞的不敢開口。未成年心智未成熟,加上經濟條件不足;一旦生下孩子,很容易造成社會問題。淡水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翁嘉穗表示,根據內政部統計,近4年來,國內每年約有3000名新生兒的親生母親,年齡都未滿20歲。這些小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