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膽固醇分好壞 並非愈低愈好

膽固醇分好壞 並非愈低愈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談到「膽固醇」,大家總是聞之色變,但實際上,膽固醇可區分為高密度和低密度膽固醇,前者對身體有益、後者可能危害健康。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家醫科醫師黃信恩指出,近期一位35歲的陳小姐,健檢發現總膽固醇量偏高,體內高密度膽固醇更是同事的2倍之多,但由於高密度膽固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延長壽命,因此不需要過度擔憂,但若有類似情況,還是要依個人不同狀況做評估。

健康檢查中,「血脂肪」幾乎是必驗項目之一,其包含了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但並非所有血脂肪都是對身體有害。低密度脂蛋白質膽固醇,被稱為壞的膽固醇,若升高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好不要超過100mg/Dl,且愈低愈好。而高密度脂蛋白質膽固醇,被稱為好的膽固醇,可預防動脈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被視為血管清道夫,因此愈高愈好,男性最好在40mg/dL以上,女性則是50mg/dL以上。

黃信恩表示,這位陳小姐的抽血報告顯示,總膽固醇為223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76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16 mg/dL。一般來說,正常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少超過80mg/dL,像陳小姐的這種案例,多為原發性,且大多是「家族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根據研究發現,此類族群有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壽命延長的現象,因此不需特別治療,

值得留意的是,若同時合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仍需視情況治療;黃信恩說,因為治療高血脂的原則,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前提,若發現有總膽固醇偏高的情形,必須針對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個別狀況,有不同的治療標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01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夏天到來,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出現中暑的現象,尤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為高危險族群,因長期服藥的緣故,遇到天氣溫差較大時,就容易出現倦怠、無力等症狀,中暑症狀恐加劇。臨床上,許多中暑病例多為心血管疾病的病友,主要是因服用降血壓藥導致誘發中暑情形;義大醫院中醫部中醫師倪健航指出,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桃園縣一名四歲多的幼童,日前在家出現眼皮腫、發燒、打呼等等症狀,至署立桃園醫院就醫,被診斷為EB病毒所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球增生症;醫師指出,罹患單球增生症,最嚴重可能會出現造血功能異常,以及個性改變,胡言亂語,幻聽幻視等情形。署立桃園醫院小兒科醫師詹金淦表示,這名四歲的幼童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剛滿月嬰兒因晚上時常在哭,且睡不安穩,阿嬤便以八寶散塗抹在嬰兒上下牙齦,卻反而使嬰兒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緊急就醫後,醫師發現原來是砷中毒,以及腸道敗血症所導致。嬰兒就醫時不但心跳急速,甚至有生命徵象不穩的情形,進一步檢查,發現血氧濃度低下併有酸血症,立即轉至加護病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消化性潰瘍主要是因胃、十二指腸等組織黏膜,受到胃酸分泌、幽門桿菌感染等因素造成潰瘍,發生在胃部稱為胃潰瘍,在十二指腸則稱為十二指腸潰瘍;台南新樓醫院外科醫師李兆人指出,現代人發生潰瘍的比例有明顯增加趨勢,尤其又以胃潰瘍最為常見。消化性潰瘍患者會出現像上腹部疼痛、心口灼熱等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