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臺灣1.2萬名早發性失智者 資源極缺須重視

臺灣1.2萬名早發性失智者 資源極缺須重視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據推估,目前臺灣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約有1.2萬人,因發病時患者可能正值壯年或擔任家中經濟支柱,往往給家庭帶來很大的衝擊,但早發性失智症鮮少被社會重視,不只政府提供的正式資源少,社區照護資源也趨近於零,早發性失智症家庭的聲音急需要被社會聽見。

身為家庭經濟支柱 罹病帶來巨大衝擊

早發性失智症是指65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之個案,發病時很可能正處於人生顛峰期或扮演家庭重要經濟支柱,對於家庭帶來巨大的衝擊。此外,臺灣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指出,很多早發性失智者知道自己罹病常會很自責,甚至不能接受,患者和家人往往怯於讓外人知道,內心也常承受更加倍的壓力。

病徵較不典型 增加確診難度

台大醫院神經內科陳達夫主治醫師表示,早發性失智症不僅發病年齡較早,病徵上的初期症狀也較為不典型,部分以視覺空間異常、決策能力衰退、行為能力異常或語言功能退化為表現,也因此增加確診難度。

另一方面,即使出現症狀,因年紀尚輕,很多人往往會以為是其他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較難聯想到是失智症。陳達夫醫師表示,早發性失智症從發病到診斷所需時間,平均較老年失智症個案延遲2~3年。除此之外,早發性失智症病程通常進展較快,且症狀較多樣化,包含精神行為症狀。

資源補助少 需社會大眾重視

目前早發失智症礙於年齡限制,常不符合失能和老年照護的相關法令,能使用政府的服務很少,甚至被排擠,例如在長照十年服務裡,除非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否則65歲以下難以申請使用日間照護或入住型老人福利機構。

李會珍副祕書長強調,不只政府提供的正式資源稀少,針對早發性失智者的社區照護資源也趨近於零。目前現有失智症的活動設計,較適合老年人或中度失智者,早發性失智症患者比較不容易融入現有的失智症服務體系中,另一方面,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運動需求也比老年型失智症患者大,現行的老年服務難以直接套用在早發性失智者身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5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多年來,人類利用開刀、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以及標靶治療,做為癌症治療的標準流程,儘管如此,癌症治療仍然面臨瓶頸,民眾聞「癌」色變,抗癌成為一件相當棘手的問題。不過,現在癌症治療已出現重要突破!英國臨床試驗研究發現,「癌症免疫療法」對於許多癌症都能有效控制癌細胞,在未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端粒為染色體的末端,隨著細胞老化逐漸縮短,並不斷複製,是引起癌症的原因之一;國內研究發現,終止端粒斷複製的機制,可望開出抗癌新藥,有效抑制癌細胞複製與擴散。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鄧述諄,領導研究團隊探究染色體末端去氧核糖核酸複製的...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周志祥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胸腔科劉建明醫師在病房,著白袍為泌尿科謝登富醫師查房、看診。(記者周志祥攝) 醫生也會生大病,台中慈濟醫院胸腔科醫生劉建明得到名為福耳尼埃氏壞疽,通稱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的重症,文獻報告此病致死率高達五成以上,台中慈濟醫院醫護團隊發揮兄弟手足之情,傾全力搶救...

閱讀詳情 »

許多老年人的體表,尤其是臉部和手背布滿了點點的褐斑,這是體內自由基作用的結果。人體內的自由基是一種衰老因子,它作用於皮膚,引起"銹斑"。而生姜正是除"銹"高手。生姜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的姜辣素有很強的對付自由基的作用。實踐證明,飲用生姜蜂蜜水一年多,臉部和手背等處的老年斑就會有明顯改變或消失,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