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輕忽飯後血糖 65歲翁險失明與截肢

輕忽飯後血糖 65歲翁險失明與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我身體就好好的,飯前血糖數值也都很正常呀!為甚麼還要這麼麻煩啦?」65歲的老伯在市場攤販維生,罹患糖尿病已15年,儘管平時很注意血糖狀況,按時服藥而且飯前血糖數值正常,糖化血色素卻總是降不下來。醫師屢次提醒應注意飯後血糖,也建議調整治療方式,但他以身體沒有異常為由,不願改變現況。直到一次檢查發現,他視網膜出現病變,腿部末梢動脈血管也有堵塞跡象,雖然現在已接受醫師建議使用針劑藥物治療,卻也大嘆若是能早點重視飯後血糖太高,就不會受這麼多苦了。

飯後血糖不可輕忽 以免併發症上身

「患者常誤以為只要飯前血糖值達標即是血糖控制良好,直到出現併發症後,才明白控制飯後血糖的重要性。」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翁瑄甫主任表示,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顯示,台灣有接近6成的糖友未達到糖化血色素(HbA1c)<7%的治療目標。飯後血糖又是患者常常忽略自我檢測的重點,若放任血糖長期超標,不僅衝擊健康更影響生活品質。

翁瑄甫主任指出,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均能反映患者的血糖是否控制良好,因此,患者在自我檢測血糖時,若是單單只測飯前血糖,其數值並不足以顯示血糖控制的全貌。此外,研究指出,亞洲人飯後血糖上升的幅度高於西方人,特別是國人主食以澱粉、醣類為主,飯後血糖上升幅度更大,建議患者可以自行比對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的差異,一般而言,兩者差距不應超過60mg/dL,若是超過此範圍即表示飲食中的醣過量或是藥物需要調整。


輕忽飯後血糖 65歲翁險失明與截肢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翁瑄甫主任

調整飲食血糖仍高 應儘速與醫師討論

翁瑄甫主任進一步說明,飯後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應先調整飲食習慣,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若飲食調整仍無法達到血糖控制標準,目前有許多口服與針劑治療可以協助患者控制血糖。其中,複方控糖筆涵蓋了多種糖尿病治療機轉,可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減少患者施打頻率,提升用藥的方便性。

近年來,醫界致力於宣導飯後血糖的重要性,呼籲患者從飯前與飯後血糖的全面性審視自身控糖成效,隨著醫藥技術的進步,許多藥物皆可以協助血糖調控,時時對照兩者數值,即時與醫師溝通、調整治療方式,進一步杜絕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2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疫情持續平緩,今天(31日)無本土確診、死亡個案,新增6例境外移入案例,其中案16518為本國籍20多歲女性,從美國返台確診,曾完整接種2劑BNT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Ct值11,剛感染不久,接觸者匡列中。 ▲今(31)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連續6天零本土確診個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9歲男子在今年五月工作時不慎從高處墜落,倒地後發現右側下肢無法動彈,緊急送醫後,診斷氣胸、左側手臂肱骨閉鎖性骨折、骨盆嚴重閉鎖性骨折、右側髖部脫臼等多處損傷,經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骨科與復健科等團隊治療,患者平安脫離險境,順利出院,現在可正常生活。嚴重外傷不輕忽 骨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以周產期醫療的專業判斷,胎兒每留在子宮內多一天,成熟度及存活率即能提升多一些。體質不易受孕的鄭太太喜獲雙胞胎懷孕喜訊後,因上一胎的早產經驗讓她更加謹慎,而醫師考量鄭太太的早產史,14週即為其進行子宮頸環紮術,不料,懷孕23週時因腹痛出血而住院安胎,三天後子宮頸仍持續擴張...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去年全球新增約230萬起乳癌病例,擠下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每天更有6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乳癌亞型及藥物種類眾多,攸關後續治療的基因型態更是複雜,病友在初診斷時要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