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這9種東西與人共用 潛藏致命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這9種東西與人共用 潛藏致命危機

家人、情侶共用生活物品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專家提醒,人的一天當中可能接觸成千上萬個細菌,身體狀況好時可能不受影響,但抵抗力變弱或接觸較危險的細菌時,這些物品可能就潛藏許多危機。

1.肥皂
醫師建議,應儘量減少使用公共場所的肥皂,因為經許多人接觸使用,表面濕答答,放置的地方也容易潮濕積水,反而成為細菌的溫床,還不如用清水洗手;如果習慣使用沐浴乳,也要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搓澡巾。

2.毛巾
毛巾和浴巾經常放在潮濕的浴室,而且不容易乾燥,很藏匿細菌,應每星期清洗,並且3個月更換一次。如果和別人共用,可能會感染皮膚病。

3.指甲剪
剪指甲時如果不慎弄破皮,指甲剪又未進行消毒,這時和他人共用,就可能造成細菌、病毒在不同使用者之間感染。此外,通過血液傳染的病菌,如C肝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可能藉由指甲剪交叉感染。

4.鑷子、刮鬍刀
很多女生都有修眉毛的習慣,拔毛時容易導致輕微出血,感染細菌的風險增加,皮膚科醫生表示,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使用一個受污染的鑷子,可能增加感染C型肝炎的風險,建議使用完用酒精消毒,在外給人修眉也要注意對方是否確實清潔工具。不要共用刮鬍刀的原理跟鑷子一樣,都是擔心細菌容易侵入傷口造成感染。

5.牙刷
牙刷是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工具,但它非常容易藏匿細菌,如果和他人共用,有可能會被傳染牙齦疾病、口腔皰疹、C型肝炎等,如果有出血或口腔潰瘍,就應該更換牙刷。

6.止汗劑
止汗劑主要功用為減少排汗,本身並沒有殺菌作用,共用可能會將汗水裡的細菌傳染給他人,且除毛、刮毛後,皮膚可能會留下微小的切口,若共用止汗劑,將可能導致細菌透過止汗劑傳染,如果要共用,可避免滾輪式,改用噴霧式的止汗劑。

7.化妝品
凡是會沾染到體液的化妝品,如眼線筆、遮瑕膏、粉底、口紅、腮紅等,以及各式刷具都不該與人共用,在外試用時,盡量使用一次性器具沾取(如棉花棒、化妝棉),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8.梳子
美國疾控預防中心表示,頭上用品(包括帽子、梳子和頭飾)很容易傳播蝨子和細菌,且頭部也會接觸枕頭、床單及沙發墊等,易沾染蟎蟲,一旦共用這類物品,便很容易互相感染。

專家提醒,基於維護個人衛生和健康,上述生活物品應避免與人共用,毛巾、牙刷定期更換,刷具、梳子等物品定期消毒清潔,減少交互感染的風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胃食道逆流用藥仍反覆發作,得考慮是否為「假的」胃食道逆流患者。(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火燒心、溢赤酸,現代人工作忙碌,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明明胃鏡檢查後都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了,怎麼症狀仍然反覆發生?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雷尉毅提醒,這時就要考慮...

閱讀詳情 »

▲過度關注子女,「直升機父母」當心爆出憂鬱症。(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宅男」孩子,父母恐怕得先自救!一名51歲的男性高階主管,近1年來出現無心工作、胃口差變瘦、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又焦慮等症狀,甚至工作老出錯,只好就醫求救,問診之後才發現原來其大學休學...

閱讀詳情 »

有時耳朵覺得癢,隨便掏掏耳朵就會發現有耳屎,到底耳屎需不需要定期清理呢?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林婉妮醫師表示,如果耳屎沒有塞住、影響聽力、若出現異味的狀況下,是不需要主動清理耳屎的;若感覺耳道不適時,建議請醫師檢查耳朵或以專業工具清理耳屎,才能避免耳道受傷喔!  不少人很享受掏耳朵時癢癢痛痛的感覺,但...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喜愛吃甜點的人要注意了。根據最新發表在[神經醫學](Neurology)期刊的研究發現,如果身上血管裡的反式脂肪含量是50%至75%的人,比較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憶症。這告訴大家,除了心臟疾病引起的大腦與認知障礙疾病外,阿茲海默症與飲食中的反式脂肪息息相關。 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