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造福癌友抗癌全新策略中醫大研究刊《癌基因》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台灣對癌症治療又有新的進展!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帶領的國際科研團隊與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研究發現,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T淋巴細胞(T細胞)可藉分泌含PD-1之外泌體,阻斷癌細胞表面以及癌細胞外泌體上的PD-L1分子,進而促進T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以抑制腫瘤生長,此一研究成果將為癌症外泌體治療提供了全新策略方向,進而造福廣大的癌症病患。

造福癌友抗癌全新策略中醫大研究刊《癌基因》

洪明奇院士帶領的國際科研團隊,最新發表名為“在三陰性乳腺癌中發現活化T細胞可分泌PD-1外泌體以抵抗PD-L1介導的免疫抑制功能之探討—Activated T cell-derived exosomal PD-1 attenuates PD-L1-induced immune dysfunct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論文,榮登國際知名期刊《癌基因》(Oncogene),受到全球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造福癌友抗癌全新策略中醫大研究刊《癌基因》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如PD-L1,PD-1,CTLA-4等抑制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如何進一步提升免疫治療的效果,科學家們仍持續不斷的在基礎研究中找尋蛛絲馬跡。其中,對於癌細胞產生外泌體以影響治療效果的研究,逐漸地受到科學界重視。

現今已經知道癌細胞會表現出一種叫PD-L1的分子,可與人體免疫系統T細胞上之PD-1受體結合,進而關閉T細胞之消滅癌細胞功能。洪明奇院士國際科研團隊先前更發現,癌細胞更會像發射飛彈一樣,以外泌體的型式將PD-L1發射出去,在遠程就抑制T細胞的抗癌功能。然而,T細胞是否有類似的反制機制,尚不得而知。

在此最新研究發現,免疫T淋巴細胞同樣也可以分泌攜帶PD-1的外泌體,抵抗腫瘤細胞PD-L1的免疫抑制作用。不但可遠程抑制癌細胞上的PD-L1,更可中和癌細胞所發射出的PD-L1外泌體,從而有助於T細胞反制與清除腫瘤細胞的攻擊;也就是說,T細胞也可以如發射像飛彈一般遠距攻擊癌細胞。

研究團隊這項外泌體之於腫瘤免疫領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對免疫系統克服癌細胞的生物功能之全新認知,為開發治療性外泌體提供了全新理論基礎,有助於未來的外泌體和免疫治療研究,期創造新的癌症治療手段,從而造福癌症病患。

造福癌友抗癌全新策略中醫大研究刊《癌基因》

世界知名癌症基因科學家洪明奇院士進一步說明,“我們在之前研究中發現,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可以分泌攜帶PD-L1分子的外泌體,「遠程打擊」免疫T細胞,通過結合PD-1受體使T細胞失活,喪失了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相對的,那麼T細胞是不是也有可能的配備「防禦系統」,以外泌體來反制癌細胞的PD-L1「飛彈攻擊」呢?在這個研究中,團隊發現了T細胞不只有防禦性的「愛國者飛彈系統」更也可作為「飛毛腿飛彈」直接攻擊癌細胞。”

洪明奇院士研究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抑制性免疫檢查點受體PD-1的抗癌作用: T細胞可以將生成的PD-1分子以外泌體的形式“發射”出去,通過佔據癌細胞表面PD-L1位點以及中和癌細胞分泌的PD-L1外泌體,來抵抗癌細胞利用PD-L1介導的T細胞失活,從而維持了T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

在臨床應用層面,治療性外泌體是癌症靶向治療的一大熱點。外泌體具有體積小,穿透性強,生物穩定性高的特點,並且可以利用其囊形結構包裹小核酸及化療等藥物,被視為良好的癌症治療載體。此項研究指出外泌體除了作為載體之外,更可創新性的在外泌體表面增加抑制性免疫檢查點分子,以進一步加強抗癌效果,這將為未來外泌體與癌症治療的領域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洪明奇院士帶領的國際級研究團隊成員,包括中國醫藥大學許榮茂老師、目前任職於中研院的李家偉老師,以及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余棣華老師及邱宇凡醫師共同完成。該研究闡述了腫瘤微環境中的T細胞運用外泌體以對抗腫癌細胞的免疫逃避作用,更揭示了外泌體治療的新可能,為未來癌症治療提供了全新策略方向。

相關推薦

凡是餵母奶的媽媽,莫不擔心發生塞奶的狀況,除了疼痛難耐,還會衍生可小可大的問題,有過塞奶經驗的媽媽無不視之為噩夢一場!為了不讓噩夢發生,母乳媽媽應該知道如何做有助預防塞奶。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表示,「塞奶」是指該移除的奶水未被適時移出,而淤積在乳腺管內,漸漸地,滯留的...

閱讀詳情 »

隆乳時若選擇採用「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可能潛藏淋巴癌風險。法國去年12月拒絕展延某廠牌植入物的安全許可,因為該醫材可能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有關聯性,今年2月,15名法國女性因為使用乳房植入物導致健康遭受危害,集體對法國政府和製造商提出刑事訴訟,引發外界關注。 據統計,台灣去年共有393名「...

閱讀詳情 »

減肥幾乎已成為全民運動,不少人選擇少碳水化合物、多脂肪的「生酮飲食」,短短1年就可以減重10幾公斤,營養師提醒,這是一種極端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幾乎不吃碳水化合物,身體只能燃燒脂肪,轉換成能量,雖然減重效果顯著,但背後潛藏致命風險。 崇尚「生酮飲食」的知名醫師謝旺穎日前過世,死於肝膿瘍。消息一出...

閱讀詳情 »

眩暈耳鳴可謂現代人文明病,身邊一定不乏親朋好友曾為此苦惱過,生活緊張、焦慮、睡眠不足,或是當身體出現輕微症狀時卻未及時察覺,不良的生活作息反而加重病症,就會讓耳鳴的噪音干擾更嚴重,眩暈次數更頻繁,反覆病發的過程讓不少人苦不堪言。 究竟為何會引發耳鳴眩暈?眩暈主要是因內耳淋巴液積水所造成,也可能是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