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連拔數根大蛀牙還是牙痛不止… 中年男竟是腦幹腫瘤在作怪

▲(照/書田診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期、莫名的牙痛,可能是腦中藏了大炸彈!一名43歲男子過去幾個月以來,左上顎一直鬧牙痛,儘管陸續拔除幾根蛀牙的大臼齒,疼痛卻不見任何改善,一度又診斷為左側三叉神經痛,醫師給藥後,進一步安排三叉神經暨腦幹神經迴路傳導檢查,發現竟有傳導異常現象,這才發現竟是腦幹腫瘤壓迫三叉神經惹的禍。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三叉神經痛發生率,每年約8千人中會有1人,雖好發於40歲以上,但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

非典型三叉神經痛作祟,常被以為是牙痛。黃啟訓說,三叉神經痛是一個嚴重的慢性神經疼痛症,是臉部三叉神經支配範圍內的一種反覆陣發性抽痛,但是非典型的三叉神經痛也可以是持續性疼痛,從悶痛到劇烈疼痛都有,所以病患常以為是牙痛。

引發三叉神經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腦血管硬化、腦中風或頭部外傷後遺症等。其他比較少見但卻較危險的原因還包括腦瘤或腦血管瘤壓迫神經。

黃啟訓指出,三叉神經痛治療方式分藥物治療及手術兩種。藥物治療可透過抗癲癇藥物、抗憂鬱劑等控制,至少8成的患者可以經由藥物治療得到良好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坊間一般止痛藥,甚至鴉片類止痛藥,往往對三叉神經痛的緩解效果不好;若藥物無法改善疼痛或對藥物產生耐受性時,可考慮進行三叉神經隔離手術。

黃啟訓提醒,三叉神經痛被公認是最痛的生理疼痛之一,且有時會與一般蛀牙引起的牙痛造成混淆,一旦發生有非典型的牙痛時,應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造成三叉神經痛的可能,以免延誤病情。

照片來源:書田診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口罩外銷禁令鬆綁腳步近了 陳時中露口風:廠商可接單了!

酒店舞廳復業回嗆北市 陳時中「跳舞也可戴口罩、跳遠一點」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新北幼兒園群聚沒有新增確診個案,但本土疫情又冒出現新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發生在桃園市,該名20多...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3月,國內發生有不肖業者涉嫌用「工業用氮氣」填充寶寶米餅,遭移送檢方偵辦,為避免再有類似情況發生,食藥署今(15)日正式預告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草案,把「氮氣」增列為食品添加物來管理,全面加嚴要求純度。而氮氣最常被用於洋芋片、茶包等食品包裝時...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注重免疫力,不少民眾會選擇靈芝類的保健食品,食藥署今(15)日預告同意放行以基改酵母菌發酵生產的小孢子靈芝類球蛋白濃縮液也可以用於食品原料,但因為有過敏的疑慮,要求針對未滿12以下兒童、孕婦以及授乳者加註警語。 食藥署上午正式預告訂定「以基因改造畢赤酵母菌(Pichi...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停班、停課,新冠肺炎讓不少孩子作息大亂,一名4歲小童就在半年前開始反覆出現皮膚癢及搔抓的現象,前一陣子停課在家,更被家長發現,只要天氣一熱、流汗一多,情況更加嚴重,甚至會抓到全身破皮流血,睡眠也大受影響,就診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經過藥物治療後,症狀才大幅改善。 收治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