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網路霸凌傷害 按下鍵前要「THINK!」

避免網路霸凌傷害 按下鍵前要「THINK!」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美國L1ght組織在2020年調查指出,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增加了七成。網路霸凌是看不見,但是影響及造成傷害更劇的另一種疫情!每年六月第三個星期五為國際性「停止網路霸凌日」,董氏基金會與多所學校代表及藝人共同響應。

青少年網路霸凌 比傳統霸凌更具傷害性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說明,近年社群媒體已成為青少年溝通交流的主要模式,現因疫情各級學校停課,青少年使用網路的時間更多,接觸網路的機會增多,心理健康也面臨重大挑戰與危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根據201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30個國家的青少年為對象調查指出,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曾遭遇過網路霸凌、五分之一的青少年為了躲避網路霸凌及暴力行為而輟學。網路霸凌也比傳統霸凌更具傷害性,甚至會引發自殺念頭及行為。

預防網路霸凌傷害 需要5步驟「THINK

葉雅馨主任提醒,預防網路霸凌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當我們要po文、轉貼或是分享時,不妨行動前先「THINK」5步驟,T-Is it True?(問問自己我有確認過這些訊息、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嗎?)H-Is it Helpful?(我PO/寫這些文字或圖片對任何人是有幫助的嗎?)I-Is it Inspiring?(我的Po文或轉貼分享有正面影響嗎?)N-Is it Necessary?(Po文或轉貼分享的內容是真的必要嗎?)K-Is it Kind?(我做了這件事情是正確嗎?)

發現網路霸凌 家長、青少年可這樣做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陳質采理事長說明,青少年遇到網路霸凌時,父母可從旁觀察孩子行為是否有改變,例如表情(有不安的情緒)、作息改變、行為舉止(平常活潑突然變得沉默)、睡眠及飲食習慣改變等就可能是遭受了重大的壓力事件;她建議,家長平常應多與青少年溝通,教青少年正確網路使用觀念,如遭受到網路霸凌事件,先不要因為擔心被罵,而不敢告訴家長,而是要主動求助;另外,她也提醒青少年使用網路時不要洩漏太多個人訊息及照片,如果受到網路霸凌,可以自己先進行阻斷,不用隨著對方起舞。

【延伸閱讀】

胰島素一百周年 醫師破除胰島素四大迷思

中藥補腎防骨鬆 一「舉」兩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夏日是芒果盛產季節,果肉肥厚、甜美好吃,直接切塊食用、打成冰沙果汁,或是做成蛋糕點心,都可說是人氣美食。不過,皮膚科醫師提醒,吃太多芒果,除了會讓皮膚變黃,還可能引發搔癢或是蕁麻疹,令人癢到受不了。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從入夏以來,每天都會收治到因為吃了芒果引發蕁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陰莖包皮易藏汙納垢,嚴重更會影響日常生活!37歲陳先生因其生殖器官經常性紅腫跟發癢難耐,經醫師診斷後,是因包皮過長造成龜頭包皮發炎;另一位年紀更小病人,8歲郭小弟弟也因為學校健康檢查而發現包莖問題,故由家長陪同前來就診。包皮過長不見得需動刀 多數情況做好清潔即可安南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醫療技術日益進步,產前可以進行多項健康篩檢項目,確定胎兒狀況,提早了解來為寶寶誕生做好準備。目前的檢查都會進行唐氏症篩檢,但是所進行的染色體檢查結果正常,並不代表結構上的正常,還可再進一步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針對胎兒從頭到腳狀況作完整身體結構面檢查。父母一方罹病 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B型肝炎患者眾多,將近2百萬人,有些人治療後變成康復型B型肝炎感染,沒有表面抗原(HBsAg),但核心抗體 (Anti-HBc)仍為陽性,雖然復發機率極低,但台北榮總臨床發現,如果長時間接受免疫制劑治療,可能會提高復發風險。 北榮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