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防疫「中毒」爆增!短短4個月近30人送醫 嘔吐、腹瀉全怪消毒小物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效應,國內「特殊中毒」案例今年特別多!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統計,今年光是3月到6月,該院誤飲消毒用的「次氯酸水」案例就多達2、30例,為歷年來首見,集中於小小孩跟老年人,多因瓶子擺錯、加上透明液體難辨誤食,所幸症狀只是腸胃道刺激,噁心、嘔吐、腹瀉而已,不至於要命。

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今(13)日舉辦「2020國際中毒防治研究發展研討會」,就毒品濫用、特殊中毒及毒蛇咬傷3大主題,邀請國內外學者進行研討。其中因為疫情引發的「特殊中毒」今年特別的多。

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主任楊振昌表示,今年因為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出現不少過去不可能發生的「特殊中毒」事件,像今年3月到6月間,該院就陸續收治多達2、30例誤飲次氯酸水的案例,「這在過去是從來沒發生過的!」

楊振昌說,這些案例全是6歲、7歲以下的小小孩,另外就是老年人,主要都是腸胃道的症狀,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瀉等症狀,一問起來,多因為瓶子擺錯位置,或一時不察,看到是透明液體拿起來就直接喝下肚惹禍,還好經症狀治療後,避免造成脫水或低血壓,全數無大礙。

次氯酸水只能用在環境、器物的消毒!楊振昌強調,儘管國外有些研究認為可以用在手部清潔,但國內並未核准,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誤食、誤用,平時保存也要與飲料等有所區分。

防疫防到「特殊中毒」不只台灣有,與會的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國家環境衛生中心(NCEH)毒物學專家Luke Yip也分享,美國今年因為消毒的乾洗手液乙醇、異丙醇缺貨,當地有些公司竟用甲醇來取代,離譜的是,還真有人會把平均濃度在70至75%的洗手液直接當酒喝,今年4月到6月,光在亞利桑那州及新墨西哥州兩州就有15個中毒案例。

楊振昌說,在中東等其他國家也有民眾真的拿甲醇來喝,以為可以殺病毒,結果造成甲醇中毒,一旦中毒,會出現呼吸困難、眼睛失明、休克等症狀,嚴重甚至死亡,由於代謝到中毒需時8到12小時才會有明顯症狀,只要及早使用解毒劑,有機會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後遺症,否則就算救回有的也需要洗腎。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婦人天天「蛋糕+手搖飲」體重還掉3公斤 非吃不胖病質而是病!

雙鋼印也沒用!黑心口罩421萬片賣實名制 食藥署「分不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疲倦、疲勞與疲憊都是疲勞的形容詞,三者又如何區分程度的不同?相信沒有完全經歷過的人,很難分辨其中有什麼不同,筆者這幾個月深受疲憊之苦,原來不可小看疲憊帶來的身心困擾,尚未進展至疲憊狀態時,就應調整生活及工作模式,或及早就醫,才能快速回復原有日常生活。 疲倦是身體累  休息後就...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住在都會區的居民可能無法體會毒蛇出沒在生活圈的恐懼,但是對於住在偏遠山區的居民而言,如何預防毒蛇及毒蛇咬傷急救處理卻是必備的生活常識。以台灣為例,最常見的毒蛇種類為龜殼花、赤尾青竹絲(赤尾鮐)、百步蛇、雨傘節、眼鏡蛇(飯匙倩)、鎖鍊蛇(鎖蛇),每年7至9月民眾遭毒蛇咬傷...

閱讀詳情 »

天氣越來越熱,腸病毒也跟著活躍,國內上周新增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最年幼為才剛出生5天的新生兒,出生後均住在醫療院所,卻也染病。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成人感染腸病毒症狀較不明顯,容易因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家中幼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大人外出後返家,應該先換衣...

閱讀詳情 »

洋芋片、薯條可是許多人的最愛,不過,這類澱粉產品均以高溫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丙烯醯胺」,儘管致癌性仍未經證實,但專家提醒,還是少吃為妙,也應避免食用顏色呈現深棕色或焦黑的油炸及烘烤食物。 常吃含有丙烯醯胺,如黑糖、咖啡豆等相關食品就容易致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指出,製造黑糖及烘焙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