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隱藏的健康訊息 從面相告訴妳

隱藏的健康訊息 從面相告訴妳

「相由心生」有它的道理在,
從人的面相上,竟然可以看出個性、身體的毛病,
讓彩妝專家告訴你,掌握幾項化妝技巧,讓你好旺旺來!

 

俗語說:「相由心生」,其實老祖宗的學問,還是有它的道理在。面相有點像一個人的鏡子,從這個人的面相上,個性的特徵、身體的毛病,都可以一一看出端倪。今天,我們請到開運彩妝專家張鈺珠老師,替大家解答人的五官隱含的健康訊息,並且告訴你,掌握哪幾項技巧,就可以畫出時尚開運妝,讓你好旺旺來! 

額頭/與臉部的比例剛好是三等均分,且飽滿有光澤
張鈺珠說,額頭是面相的事業宮,主掌工作事業運。額頭地帶在臉部正確的黃金比例,是自正中髮際、下至眉毛,自眉毛下至鼻頭,自鼻頭下至下巴,三等均分是最好的,且額頭應該要飽滿有光澤。

如果額頭稍為有小痘痘,可利用粉底液輕輕的推開,並用比膚色略淺的粉底修飾,再用修容刷輕輕揮灑一下帶珠光色,如:金黃色、橙色、或亮黃色的蜜粉打亮即可

眉毛/眉毛不宜雜亂,眼睛與眉毛距離應一指
人家常說:「眉頭主肺,眉尾主肝。」是有它的道裡在。眉頭與肺功能相關,如果眉頭斷裂,就代表肺功能較弱;眉尾則代表肝功能,若眉尾稀疏或斷裂,肝功能也較不佳。眉毛不宜雜亂,心情也會跟著亂,眉毛的位置最好跟眼睛有一指至一指半左右的寬度,眉毛跟眼睛距離太近的人,田宅宮運勢較差,且容易患消化器官的疾病。

此外,兩眉之間寬度以一指半到兩指的寬度為宜,兩眉之間較寬的人不喜歡計較細節,這種人容易輕易相信別人,也比較容易失去主見。而兩眉距離較近的人,個性上面常常會壓抑自己的真實的感受,一旦情緒積壓到臨界點,就可能突然暴發,造成他人的困擾,而且,印堂的地方最好不要長出絨毛,如果有連接在一起的現象,可以考慮拔除印堂上的眉毛。

所以,張鈺珠表示,眉毛要看起來濃密但根根分明,若兩眉距離過寬或過窄,可利用眉筆修飾,且不宜修得太細,因為細眉容易出現爛桃花。

眼睛/黑眼圈重,子女緣分淺
如果眼睛下方的子女宮處,有黑眼圈而長期不退,有這樣面相特徵的人表示與子女緣分淺,可能是不易懷孕生子,或是子女健康多出問題,且子女會因學業、工作或其他原因遠離父母,可能會多為子女操心卻得不到子女的回報。此外,若黑眼圈伴隨著青筋,就代表最近有繁瑣的壓力。

所以,張鈺珠說,除了盡量不要熬夜外,彩妝時可以利用遮瑕液遮蓋黑眼圈,技巧是選擇跟脖子顏色一樣的遮瑕液,且眼皮跟眼睛下方都需要遮,輕輕的點開遮瑕液,再利用海綿均勻推開即可。

鼻子/容不容易發財 就看鼻子啦!
鼻子在面相學上稱為「財帛宮」,通常觀察一個人的財運所在,主要判斷標準為山根、鼻樑、鼻肉及鼻翼。山根位於鼻樑頂端,山根高的人,賺錢慾望強,山根低的人正好相反,在賺錢上比較實際,認為夠用就好,所以往往能活得比較幸福。

鼻樑本身代表進財的能力。鼻樑好的話,代表進財能力強,但是能不能聚財要看鼻翼的好壞,一個簡單的看法就是,從正面看的時候最好不要看到鼻孔,看得到鼻孔的人花起錢來通常很大方。這種人就算進財能力強,可以累積的財富可能也很有限。

鼻子的兩側稱為鼻翼,鼻翼像是財庫,鼻翼兩側不宜有紅血絲,否則容易漏財。所以張鈺珠提醒,鼻翼若有血絲,應該利用遮瑕液遮住。

嘴巴/薄唇理性且薄情,厚唇感性及重情
最後介紹的是嘴巴,嘴唇薄的人比較理性且薄情,厚的人比較感性及重情,但大部分的人嘴唇都是一薄一厚,也就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然而,如果上嘴唇比較厚的人,通常比較會付出;下嘴唇厚的人則是相反。

此外,健康的人唇色應該是紅色,健康狀況不佳的人會偏深色,這種人的作息可能比較不正常,該休息的時候沒休息,但是絕大多數的成人都是半深半紅的唇色。真正健康狀況有問題的人,深色的比例會比較高一些。

如果怕嘴唇太乾,可在上妝前先用凡士林或護唇膏滋潤嘴唇,接著先用唇筆勾勒出唇峰,此外,可利用唇膏與唇蜜結合使用,營造出豐唇效果,最後打亮上下唇的中間,就能打造出無敵ㄉㄨㄞ ㄉㄨㄞ唇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國民健康署呼籲防疫期間,在家仍需適度的運動,並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以更好的健康狀態共同抗擊疫情。簡單居家運動 加強自身防護力此外,研究指出測量體重有助於節制口腹之慾,民眾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天天量體重」,讓大家防疫在家,也能做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造成全球大流行,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最基本的防疫工作;然而面對持續升溫的疫情,除可做好外在防護,增強免疫力由內隔絕病毒更是抗疫關鍵。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指出,蛋白質、維生素等皆為與免疫相關的重要營養素,能有效提升免疫力,使其發...

閱讀詳情 »

2021.06.01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日為止,已經有13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9年底,新冠肺炎從武漢開始蔓延,已肆虐全球。台灣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醫療人員的竭力投入,以及全體同胞配合防疫政策之下,我們守住了第一波的疫情擴散。不過,今年4月起又因為第二波的疫情而全國進入警戒狀態。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超過三百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