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心律不整昏倒、中風甚至猝死 醫師解析診斷與治療

預防心律不整昏倒 中風甚至猝死 醫師解析診斷與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男性60歲後,每3-4個月會無故暈倒,但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腦部核磁共振等檢查都找不出原因,醫師建議裝設長期心律監測器,半年後終於在深夜抓到10幾秒的心臟停拍,確診後裝設節律器,再也沒有暈倒。

心律不整診斷牽動治療,診治該案例的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段大全呼籲,心律不整發作時,應立即至醫療院所檢測心電圖;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則依據國際治療指引提醒,若不明原因中風(且懷疑心房顫動)、反覆性暈厥,且一般心電圖難診斷,可透過長期心律監測器提升診斷率。

何謂心律不整? 分心跳過慢、過快、不規則三類

段大全醫師表示,心臟跳動由右心房的竇房節啟動,訊號傳遞至房室節,再傳到心室造成收縮。若心跳傳導訊號有異,可能造成心跳過慢、過快或不規則,就是心律不整。

心跳突然變慢 常見竇房結病變、房室傳導阻滯

心跳過慢的心律不整,患者可能頭暈、胸悶、心絞痛甚至昏倒,段大全醫師提到,常見竇房結病變,是竇房節發不出訊號,或訊號被阻絕,又稱病竇症候群;另一種是房室傳導阻滯,訊號無法傳遞至心室,「前者如電燈開關壞掉或沒人開,後者是傳導電線壞掉。」醫師表示,若症狀明顯,必須裝置節律器,當心跳過慢時可刺激心跳,使其正常跳動。

心房顫動,心跳狂飆 當心中風風險

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整,包括心房顫動、心室顫動。趙子凡醫師解釋,心房顫動是源自心房的電氣活性混亂又迅速,心臟狂跳如同「顫動」,病人出現心悸、喘不過氣,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趙子凡醫師強調,長期心跳過快,如同「引擎」油門催過頭,有心衰竭風險;此外,心房顫動屬於心房無效收縮,血液容易在心房內鬱積而形成血塊,一旦隨著血流離開心臟,就會阻塞血管,因此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機率是常人的3-5倍。醫師提到,很多患者沒有自覺,演變成心衰竭,甚至已經中風了,才發現有心房顫動。若是中風是由心房顫動所引起,則與一般中風的治療不同,必須使用抗凝血藥物,因此正確診斷很關鍵。


預防心律不整昏倒 中風甚至猝死 醫師解析診斷與治療

心室顫動有猝死風險 植入式去顫器救命

至於猝死風險高的心室顫動,趙子凡醫師說,當心臟快速無效跳動,心室無法輸出血液,就有心因性猝死風險,對於心室顫動猝死的患者,必須以體外去顫器搶救。趙子凡醫師指出,若要在心室顫動發生時,能夠立即給予適當去顫,避免心因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式去顫器。一旦去顫器偵測到心室顫動時,自動適時給予電擊。若針對曾發生心室顫動猝死的患者,植入式去顫器可作為「次級預防」;若是醫師研判心室收縮不全等高風險族群,歐美指引則建議預先植入去顫器作為「初級預防」,以預防猝死。段大全醫師補充,目前健保給付主要以次級預防為主,但按歐美標準,大多數患者多需要初級預防,鑒於猝死再搶救難度太高,希望爭取心室收縮不全、家族病史等超高風險的族群先給予給付。

心律不整診斷超關鍵 全靠心電圖揪異常訊號

段大全醫師指出,病人若有心律不整的疑似症狀,當下應立即至急診做心電圖,若是漏拍,只要藥物治療;若可能有昏倒、中風、猝死等風險,也可以依據診斷來預防和治療。他提醒,許多患者好幾個月才發生一次,若當下錯過心電圖診斷,就很難有治療依據。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制定不明中風治療指引的趙子凡醫師對此提到,若不明原因中風(且懷疑心房顫動)、反覆性暈厥,心電圖難確診,可考慮長期心律監測器,可以連續監測3年,提升診斷率。段大全、趙子凡兩位醫師共同呼籲,合併三高、中風的心律不整患者,建議及早就醫,減少中風、心因性猝死風險;平時養成摸脈搏習慣,若不舒服、脈搏有異,就可求助醫師討論。

【延伸閱讀】

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 六旬翁反覆暈倒多次...醫植入「人體行車記錄器」發現心臟停跳原因

* 心律不整不用「燒」的 冷凍消融導管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2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應流感疫苗供貨延遲,疾病管制署宣布,在兼顧疫苗接種需求,及確保公費對象於流感流行季來臨前獲得保護力的前提下,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日期調整為10月15日。公費三價流感疫苗 符合者盡快接種疾管署表示,今年度公費三價流感疫苗已於日前完成採購,惟據疫苗廠資料顯示,今年度因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黃疸是國人所熟悉的肝病,因為血液中的膽色素上升,進而使皮膚變黃、尿液呈現茶色的狀況,阻塞性黃疸為其中之一。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王堯生醫師指出,阻塞性黃疸不單會造成肝臟功能的損壞,膽道系統無法疏通如同排水道阻塞般會容易孳生細菌,並會引發膽管炎、敗血症等急性併發症,造成生命危...

閱讀詳情 »

動不動就腹瀉、軟便?小心,可能是脾胃虛弱、消化能力差引起!中醫建議,想要改善上述問題,除了飲食節制外;適度以有益氣、健脾、滲濕作用的薏苡仁、淮山藥等藥材入菜,自製好吸收的中藥粥品食用,就是不錯的食療選擇! 動不動就腹瀉、軟便?小心,可能是脾胃虛弱、消化能力差引起! 養生吃中藥粥好處多?中醫:性味平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養生意識抬頭,民眾開始偏好選擇健康飲食,大熱天想買飲料喝也開始減糖。最近有人注意到相傳喝了可降血壓、降血糖、預防癌症、調節免疫等保健功效的「紅茶菌茶」,又稱康普茶。康普茶可提供益菌生長環境及促進腸胃道健康,還有抗氧化及老化功效,讓民眾爭相製作紅茶菌茶。但康普茶真的這麼神奇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