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不能不知道!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濕疹不是濕,干燥也會誘發』(歡迎分享)

你不能不知道!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濕疹不是濕,干燥也會誘發』(歡迎分享)

一項調查顯示,59.51%的人曾經被醫生明確診斷為濕疹,96.66%的人皮膚有不同程度的紅疹子、癢、幹等濕疹癥狀表現,充分說明濕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疾病。那濕疹只是嬰幼兒會得嗎?成年人就不會嗎?專家指出,其實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

濕疹發病原因覆雜多樣

昆醫附一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李玉葉表示,濕疹並非是嬰幼兒時期才會有,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50歲以上人群患濕疹人數仍很多。普通人群容易對濕疹產生誤解,比如有人認為濕疹是由潮濕引起,還有人認為濕疹是免疫力下降引起的。這些誤解會誤導患者,讓他們無法正確對待這種病。

“濕疹從本質上是屬於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過敏性皮膚病。但過敏的原因不明,與個人體質有關。”李玉葉介紹,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覆發作等特點。

而發病原因也是覆雜多樣,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內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幹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是覆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治療濕疹自行治療不可取

發生濕疹以後,首先會出現皮疹,皮膚會出現紅丘疹或紅疙瘩,時間長了這些疹子會融合成斑塊,急性期發作時可能會有流水,甚至有黃痂,慢性期皮膚會變厚。患者會感覺到嚴重的瘙癢,影響休息和工作,還會影響到心理健康,所以濕疹患者經常會有情緒急躁。

通常很多人都會自己買點藥吃一吃,抹一抹來治療濕疹,李玉葉表示自行“治療”是不科學的。有時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會加重。她表示,濕疹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皮膚的表現分為紅腫或明顯滲出的急性期,還有結痂的亞急性期,實際上最多見的是皮膚幹燥、脫屑、變厚的慢性期,應對不同的時期,醫生都有相應的處理方法。此外,對於不同的皮膚護理方法也有所區別,應當去醫院就診。濕疹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是可以慢慢斷根的,有的也許幾個月,也許幾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到醫院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

那麽如何預防?李玉葉醫師介紹,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自身可能的誘發因素;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過度搔抓、清洗及接觸可能敏感的物質如皮毛制劑等。

少接觸化學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

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類;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切忌亂用藥。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必看!中醫師告訴你的養身秘密!

五個指南教你如何『出汗養生』!(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7936

 

相關推薦

新一批莫德納疫苗今日陸續配送達各縣市,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台中獲配6萬2300劑,陸續配發給醫療院所和快打站,供孕婦、還沒打疫苗的長照人員、1到6類造冊人員以及75歲以上長輩接種。盧秀燕提醒,除67處快打站外,18家特約醫院、17家地區醫院或276家特約診所都要先預約。盧秀燕今日下午在台中市政府防疫...

閱讀詳情 »

衛福部食藥署使用免疫橋接方式作為審查疫苗緊急授權使用(EUA)方法,不過有媒體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推出血清標準品,作為與國際疫苗比較的基準,但食藥署卻放著不用。食藥署今日澄清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並說明WHO標準品主要用於血清學檢驗方法的開發與校正,作為不同實驗室間統一標定之基準,非供作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月爆發的這一波本土疫情,確診人數已經逐漸趨穩,讓已經三度延長的三級警戒在7月12日「解封」或「微解封」的機會越來越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下午鬆口712相關措施現在都在研議中,更在媒體追問下,透露餐廳跟夜市的可能解封初步方向。 本土疫情持續下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機組員只要完整接種2劑疫苗,只要7天自主健康管理的「0居家檢疫」新政策今(1)日正式開始上路,面對有人質疑為什麼機師可以、一般民眾不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正面回應,因為機師負責重要的運輸跟台灣經濟,一般人就請大家稍微忍耐一下。 先前開放機組員「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